【民间美术】临渭区剪纸(渭南市)
2018-05-17 10:32
剪纸艺术是农耕时期,中华民族最淳朴、最具生命力的、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也是广大农村妇女精神的乐园,既是独立的民间艺术,又是多种民间美术造型的基础。临渭区剪纸艺术早在一千多年前就流传于民间。勤劳善良的农村妇女利用空闲时间学习模仿,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剪出心中的愿望,剪出了生活的美好,也剪出了理想和追求,剪纸多用于婚嫁、墙壁及窗户的装饰,随着剪纸花样的不断增多,应用也更为广泛,如:春节窗花、元宵灯花、生肖纪岁、定情鞋花、婚嫁喜花、丧俗祭祀、服饰纹样、宅居装饰及其它民俗喜事等。除花卉之外,虫鱼禽兽、风景人物之类的作品也很多,具有寓意性的如:寓意男女之间相爱与结合的“鱼戏莲”、“百年好合”、“鸳鸯戏水”等;寓意多子多福的有:“鲤鱼莲花”、“老鼠偷葡萄”等。
剪纸所用的工具有剪刀、刻刀、凿子等,剪纸艺人一般先在折好的纸上绘制出图样,后经过剪、刻、凿等工序最后制作出剪纸作品。剪纸的基本造型手段不过是在一张平平的各种彩色,主要是大红纸,剪出各种形状,其形式的制约性很大,不可能象绘画那样,可以运用笔的抑扬顿挫,墨与色的无穷变化,把物象的体积质感,浓淡虚实表现的淋漓尽致。然而,艺术形式的特色时常恰好蕴藏在工具性能的局限性中,从“特性”中生发出特长来。
剪纸所用的薄纸,性娇柔,易起皱,易断损,剪完后要“提的起,贴的上”,线与线(阳线是线线相连)必须相连交织而成一体,只有剪去的部分(阴线是线线都断)才是互相隔断的。
临渭区剪纸的艺术风格有粗犷与精细之分,都很注意物象的外轮廓,传统剪纸,多是不打草稿、动剪成型、颇似剪影。在造型方法上,不论是古拙之作,还是精细之品,都是“以心造型、以理造型、以美造型”,即随心所欲,又不粗制滥造,具有一定的规范性,给人一种自由的完整的美感。
目前,临渭区的剪纸艺术仍然属自娱自乐,基本上没有经济收益,一般都是手工制作,难以形成规模,加之受市场经济利益的影响,绝大部分剪纸爱好者都出外务工,而老一辈剪纸艺人大都年事已高,相继去世,一些绝技艺术濒临失传,剪纸艺术的前景不容乐观。
为保护临渭区剪纸这一独特艺术的发展,临渭区文体旅游局、文化馆采取多种保护措施,计划2009年——2010年成立临渭区剪纸协会,按照“抢救第一、保护为主”的方针,进一步搜集、挖掘、整理剪纸艺术的历史渊源、表现形式和艺术特征;2011年,对全区剪纸艺人进行登记造表,建立剪纸艺人数据库;2012年——2013年长期搜集有代表性的剪纸作品,多功能全方位展示剪纸技艺及作品。
我们相信,随着党和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政策的落实,随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的兴起,临渭区剪纸这只植根于民间生长于民间的艺术奇葩一定会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