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江俊英((1960—  )女,白水县尧禾镇收水办事处李家塬村一组(马家村)人。她降生于生活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动乱年代。自幼家境贫寒,姐弟7人与父母仅靠10亩荒坡梯田艰难度日。铁牛河水滋润了她纯洁的灵性,雁门山石磨练了她坚强的品格,打小又深受奶奶、姑姑、母亲(本村八组:王沟)“闲不断剪、剪裁不停”的影响,她总有一种“看见中意的,就想把它画下来,剪出来,贴上去”的冲动,不知不觉爱上了剪纸、绘画。仅有小学文化的江俊英,对青山绿水、飞禽走兽有着与众不同的感受力,善观察,细琢磨,勤动手,即兴而画,着意而剪。心灵手巧的她,剪出的窗花形象逼真,猪、牛、羊、狗、喜鹊更是栩栩如生,周围群众赞不绝口。1972年,由于家庭困难,江俊英被迫退学回家,为父母分担家务,为家庭接济生活。虽然文化程度偏低,但江俊英并没有放弃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闲暇不忘剪画。2005年8月,为了提高技艺,她走出大山,只身来到延安市安塞县,拜剪纸艺术家王西安为师,深入学习剪术,进步不小。随后,她不满现状,继续深造,不辞劳苦,辗转北上,遍访民间艺人,投身榆林民间剪纸社社长曹宏侠处学习,她还专门到宜君观赏了名师田亚丽的剪纸作品。2006年,江俊英参加了陕西省第三届民间剪纸培训,师从陈三桥、李红军等名家,剪技大有长进。2008年,香港大观文化出版社购置其作品《奥运火炬在中国》5000份,编入《有朋自远方来》之“陕西剪纸篇”,并出版发行。她独立创作的《牡丹生子》、《八鱼扑荷花》等五幅作品被陕西省艺术馆收藏。2009年4月18日,被中华仓颉文化网、白水县仓颉文化有限责任公司聘为中华仓颉文化网技术、技艺师;2010年10月,加入中华民族文化促进会剪纸委员会,成为其正式会员。

目前,江俊英家并不富裕,剪纸给她也带不来多少收入,但她依然情有独钟,爱不释手,和丈夫村支书刘永全一样拥有一颗识大体顾大局的热心,计划和剪纸能手刘来庆合作,创作大型剪纸作品《共产党好》,独立创作刺绣作品《长乐图》,继续调教女儿刘会会(已嫁至本镇恒寨村十组),将这门手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肖文丽、张大燕等邻家、邻村的媳妇们,使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发扬光大,焕发出新的活力。


上一篇:【民俗】韶山的传说(湘潭市)

下一篇:【传统戏剧】上党梆子(国家级)(山西省)传承人:马正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