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传统舞蹈】狮舞(松岗七星狮舞)(国家级)传承人:文琰森
2017-04-08 14:19
文琰森是远近闻名的"七星狮王",身怀"逗蛇"绝技,门下弟子三千。日前,文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深圳"松岗七星狮舞"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文琰森成功入选。这是深圳第二位获得此殊荣的国家级"非遗传人"。
文琰森生于1938年,祖籍宝安区松岗山门村人,为文天祥第二十六代侄孙。他是"松岗七星狮舞"的第二代传承人。文琰森的哥哥早年在醒狮团"打镲",受哥哥的影响,他自小对醒狮和武术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小时候对锣鼓声特别敏感,每到节假日,就守着门槛盼着醒狮队的到来。只要听到锣鼓声起,就拔腿往外跑,如果正好碰上吃饭,那也是丢下饭碗,片刻不敢耽误。为此,没少挨妈妈的骂。"文琰森回忆,自己是9岁起正式拜"七星狮"传人焦贤为师。文琰森在焦贤师傅门下苦练数十年,掌握了"七星狮舞"的各种套路和舞蹈动作。之后,文琰森在中国香港及英国、荷兰教授学徒数千名,其弟子文英纳1976年在英国成立武术馆并传教"七星狮舞"。2006年,文琰森成立了"山门文琰醒狮训练社",专授"七星狮舞"。该社先后培训了来自广东及内地多个省份的三千多名弟子,已成为深圳及香港声望很高的狮舞门派,如今,文琰森已将七星狮舞传承了两代。
"七星狮舞"自清朝时期开始流传,如今已有几百年历史,2011年成功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遗项目。文琰森说,"'七星狮'分为文狮和武狮,主要以颜色和服饰区别,同时也代表着三国时期的不同人物。黄色醒狮是文狮,代表刘备,其舞步以轻柔慢为主,俗称'举头不留面',主要舞法为'写书法'。武狮穿黑、红、白服饰,分别代表张飞、关羽和关平。黑色醒狮的舞步有力起劲,红色和白色的醒狮舞步稳健、扎实、有力。"
文琰森介绍,小时候总是把"舞狮"和快乐联系在一起,"因为每逢节假日或庆典,都会进行'狮舞'表演,以此祈福。大人们会使用木布或纸扎成狮子,敲锣打鼓,翩翩起舞,庆祝丰收,孩子们则跟在后面疯跑玩乐。"文琰森说:"松岗传统'七星狮'是南派狮子最具特色的,它具有文武双全的特点,武狮的主要玩法有蛇型、蜈蚣型、螃蟹型、鲤鱼型、踩砂锅型;文狮的玩法有写书法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