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朱三与刘二姐》长篇叙事民歌(杭州市)
2018-05-16 14:11
《朱三与刘二姐》,是流传在富春江畔数百年的民间叙事长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经过富阳民间文艺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从濒临湮没的境地抢救出来,1988年,发表在上海《民间文艺季刊》上,是浙江发表的第一部民间长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全国民间文学三集成歌谣卷总编贾芝认为:这部长歌极好,它的抢救,为吴越地区增了光,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出了贡献。专家认为,长达一千多行的《朱三与刘二姐》,是汉民族罕见的叙事长歌。她的意义和价值是多方面的,有着丰富的社会生活内容。长歌通过朱三和刘二姐哀怨动人的爱情悲剧描写,突出地反映了封建制度开始全面解体之时,广大城乡青年要求个性解放,追求婚姻自主的美好愿望和不屈不挠的抗争。朱三这位苏州来的小货郎,和屠场老板闺女刘二姐自由恋爱,私订终身,并且私奔野合,这正是对讲究“门当户对”、“明媒正娶”的封建婚姻制度的挑战和反叛,具有积极的反封建意义,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姜彬、上海民文艺季刊副主编王文华、浙江省、杭州市文联领导季沉、董校昌、浙江大学教授吕洪年等领导、专家对这部长歌的发掘和整理,给予了热情地关注和指导。《朱三与刘二姐》的抢救,艰难又曲折。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这首长歌就受到浙江的民间文艺工作者关注,金志伟还着手搜集了四、五百行民歌唱词,八十年代初,县文化馆在全县民间文艺普查时,在场口镇发现一位能唱朱三片断的民间老歌手,自此,中断二十多年的搜集整理重新开始,被杭州市和富阳县民研会列为“重点工程”。1986年,在杭州市民协会和富阳县文联的敦促下,富阳县民研会三次召开理事会,部署《朱三与刘二姐》的搜集和整理。八、九月份,县民研会组织会员分五路,赴王洲、环山、龙门、场口、三山等十九个乡镇,进行为期十多天的专题搜集,访问259位老人,发现会唱“朱三”的民间老歌手37人,年龄在57-92岁之间,搜集到歌词3677句,有关传说故事7个,以后一个较长的时期,仍旧坚持搜集资料。还特地到刘二姐的家乡余杭县余杭镇考察。最后,杭州市、富阳县文艺研究会召开专题研讨会,五易其稿,先后在上海民间文艺季刊、浙江省民间文学三集成、杭州市民间文学三集成、富阳县民间文学三集成的歌谣卷和富春江杂志公开发表。 1989年10月,长篇叙事民歌《朱三与刘二姐》学术研讨会在浙江富阳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国内知名专家们听取了《朱三与刘二姐》搜集整理的情况汇报和民间老歌手的演唱,实地考察了当地的风土民情,给予这首长歌以高度评价。 1990年12月,《朱三与刘二姐》荣获杭州市政府颁发的第三届杭州文艺奖一等奖。次年1月,获郁达夫文艺奖一等奖。中央电视台、文汇报、乡士报及省内多家新闻单位都作过专题报道。二十来年过去了,当年采访过的民间歌手先后去世,后继乏人,濒临消亡。本市有民间文艺工作者经过二度创作,写成四集剧本,与浙江电影制片厂初步达成拍摄意向,也因为资金短缺而隔浅。重点保护这部长歌,已成为当务之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