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醴陵巫家拳 (株洲市)
2018-05-16 13:49
据《醴陵市志》记载,清朝道光年间,醴陵民间习武成风。“巫家拳”就是保留到现在的一种醴陵民间武术。
巫家拳是为纪念该拳创始人巫必达而命名的一种拳种。巫必达,字有能,福建人,生于清乾隆年间,因左脚微跛,湖南民间尊称为“巫跛仙”。乾隆末年,巫必达来醴陵授徒,此后,世代相传,不断繁衍完善。
巫家拳源于南少林,结合武当,风格独特,架势优美,体系完整,尤善技击,为湖南主要拳种之一。拳架紧凑,刚劲不外露,势势相连,环环相扣,无明显停顿,套路直线往返,无翻滚和跳跃动作。爪功、罗汉功、轻功是巫家拳的三大传统功法,其拳法套路有六肘、八拳、十二拳等十八种。
该拳技法精湛,朴实无华,既有太极的柔,又有形意的刚整,气势风韵别具一格。它以手法奇妙,腿法精怪,而名扬武坛。巫家拳渊源及拳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不仅被国家体委确定为拳种,并载入《中国武术史》、《中华武术手册》。
目前,巫家拳已被列为株洲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992年,醴陵人曾庆华被认定为湖南巫家拳的代表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