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朝节”源于杭州拱墅区祥符镇的花园岗 “花朝”是最宜花木生长的节气,时在农历二月十五。“花朝”一词最早见于西晋. 周处的《风土记》:“浙江风俗言,春序正中,百花竟放……。”据考,“花招”形成“节日”,则源于南宋皇朝的园林基地——位于杭州城北的祥符镇;现在的祥符人大多是当年花匠和艺工的后代。花木繁茂与否,决定了祥符镇甚至分管官吏的命运,因此,在靠天吃饭的农耕社会,祥符人特别崇拜花神。史上,杭州仅有二座花神庙,其中最大的花神庙就在祥符镇,占地达百亩。先民认为,“花招”就是花神的生日,应该大张旗鼓的为花神贺辰数日,于是形成史载的“花朝节”,祥符民间也叫“花神节” 。南宋. 吴自牧《梦梁录?二月望》记载了当时的盛景:“仲春十五日为花朝节……。帅首、县宰,帅僚佐出郊,招父老赐酒食,劝以农商,……。诸教院僧尼,见佛涅胜会,罗列幡幢,种种香花异果供养,挂名贤书画,设珍异玩具,庄严道场,观者分集,竟日不绝。”。自此,头顶“皇”字的祥符镇名贵花木与盆景及其“祥符花朝节”,凭籍京杭大运河,名扬四方。二、花朝节民俗祥符花朝节有许多颇有趣味的仪式与习俗: 1、 祝神庙会。 2、名贵花木、盆景集市。 3、种植花木、挂红护绿。 4、游春、扑蝶、簪花、挑菜。 5、为女儿祁福。(具体附后)三、花朝节现状 1938年,花神庙被日军付之一炬,花木田贩被炸,盆景被抢被砸,花市中断,祥符人大多外逃,祥符镇从此冷落、萧条。以后,当所有的祭拜被视为“迷信”废斫后,祥符花朝节更是淡出民众生活。不过,祥符民间依然崇拜花神,流传着“花神庙虽被日军焚毁,花王却安然无恙”一说;流行着花朝节的一些习俗:每年仲春十二、十三,祥符人不管身在何处,都得赶回家乡参加花木集市或议会,所有花木也都系上了红色。平时,若有人不谨偷拿了他人的花木,一旦被发现,就得请戏班为镇里盛演一天,以次谢罪。近年,拱墅区政府大力弘扬运河文化,充分反映祥符历史美景的湖墅八景之一《花圃啼莺》,被搬上了舞台。祥符花朝节,已是祥符人心底里对幸福的守望。

上一篇:【民俗】半山泥猫习俗(杭州市)

下一篇:【民俗】毕摩(楚雄市)传承人:李从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