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山泥猫习俗的中心地域在拱墅区半山镇半山村,同类的习俗,遍及杭嘉湖地区,始于南宋,兴于清盛世年间,光绪年间逐渐衰落,民国初重现,新中国成立初淹没。改革开放后重新得到开发。半山泥猫,历史悠久,距今已有800多年,积淀着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因子。半山镇的皋亭山南麓,有名为倪家门韵自然村(至今地名地址尚存),以蚕桑为业,半山有半山娘娘庙,据史料记载,半山娘娘庙始建于南宋。民间传说娘娘殿内塑像座前,时常出现黑、白、黄等七彩神猫,嗣后,半山倪家门的人就以产售泥猫为世业。泥猫大小不一,色彩、形态也有五、六余种,且惟妙维肖。据清代陈棠、姚景瀛编纂的《临平汜再读》记载:“半山庙(半山娘娘庙)售泥猫,养蚕之家多买之,谓可避鼠。”又据清代范祖述撰写的《半山观桃》一文中记载:“半山出产泥猫,大小塑像如生。凡至半山者,无不购泥猫而归,亦一时胜会也。清代诗人翟以权有《泥猫》诗,范土作狸猫,黝垩饰俨肖。桃李清明时,列队半山庙,虚威吓鼠辈,功策蚕室奥。头附烧香舟,抵却里监抱。明、清时期,上塘河(半山段)北岸至半山娘娘庙前,每逢二月初八的“桑秧会”、三月清明的“蚕花节”、五月初一的娘娘诞辰日,杭、嘉、湖等各地的桑农、蚕农成群结队,坐船泊衣锦桥(半山桥)和广济桥,入庙进香,为祈蚕花,返乡回家,必买泥猫,放置蚕室,用于避鼠,消灾祛邪,于是娘娘成了蚕花的守护神。逛庙会,观桃花,划龙舟,赛春社,抱泥猫,购蚕种。养蚕人家供奉泥猫习俗,曾一度湮灭,濒临失传。目前,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又被重新发掘,再现于世。

上一篇:【民俗】杭州运河船民习俗(杭州市)

下一篇:【民俗】花朝节(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