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卷是一种集教化、信仰和娱乐为一体的特殊的民间文学样式,是 民间讲唱艺术宜卷的脚本.由寺院中的“俗讲”演变而来,是增代敦 煌“变文”的后裔,在宋元时期佛教信徒举行的法会道场中形成,“宝卷”之名始于明代,明、清之时非常盛行. 地处杭嘉湖蚕乡,余杭一带寺观庙庵众多’余杭宝卷根植于这样 的文化氛围中,随着佛亊活动传入民间.在塘漾棋布的江南水乡,渔民 集中,宝卷随着流动的运河水流传开来,成为经常性的民间文艺話动余杭宝卷主要流传于临平、运河、星桥、翁梅、乔司一带,主要宝 卷书目有《花名宝卷》》、《孟姜女宝卷》、《蚕花娘娘宝卷》、《怀胎宝卷》 等三十余种.除手抄本外,还有不少刊本、刻印本^内容上,分宗教和 非宗教两大类,有佛经故事、劝事文、神道故事和民间故事,劝人为 善,提倡正直善良、勤劳俭朴,反对奸盗邪恶等;形式上,以七言和十 言韵文为主,有一定的平仄韵律,间以散说,在开头、过渡、结尾处 有一些固定的格式,一般在200句以上;讲唱方式上,在吟诵式的基础 上,逐渐发展了以鼓词、山歌、夹板书、道情、花鼓戏等相关的民间曲 调来表达,灵活多样,明快活泼;语言上,加入了地方俗语,生动形象,通俗浅易. 宝卷是古老的讲唱文学,现存的卷本是非常珍责的资料,对俗文学 史、民俗文化史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其表现形式丰富,具有独特的艺 术价值,同时对培养人们的良好品德、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均有一定的作 用.解放后,宝卷因有宣扬封建迷信内容而被取締,文革时更是经历了 一次大清扫,加之收藏不慎等原因,余杭流传的宝卷所剩无几。随着社会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髙,宝卷离我们越来越远,会吟唱宝卷的艺人年事已高,已后继无人,亟待保护。

上一篇:【民俗】烧架香(株洲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楚雄市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楚雄市)传承人:杜之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