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音乐】富春江渔歌(杭州市)
2018-05-16 13:29
富春江为浙江省中部河流,自杭州湾钱塘江逆流而上,至富阳、桐庐、建德三地,全长约110公里。富春江水系很早就是杭州、上海通向浙江内地、福建北部、安徽南部和江西东部的重要水道,富春江亦称唐诗浙江之西路。水送山迎入富春,一川如画晚晴新。富春江两岸山色青翠秀丽,江水清澈碧绿。从富阳到桐庐,近百里的水路,奇峭的山峰,潺潺的春江水,呈现一片青苍之色。富春江两岸历代有不少文人墨客留下无数诗文墨室,随之,水产丰富,渔业发达的春江两岸,商埠如星,物资交流十分频繁。生活在江上的渔民靠捕捞和运输繁衍生息。富春江上的船民称为“九姓渔民”。据说在元朝末年,将军陈友谅意夺天下,自立为王。朱元璋称帝后,建立明朝。陈友谅九姓部署被贬罚到富春江严陵滩头“贱民”,并规定以船为家,不得上岸定居。后这些为“贱民”,从事捕捞和运输为生。桐庐境内在民国时期有渔船60多只,解放初期逐年增多,至1990年仅剩24只。渔民们在风吹浪打中,捕鱼度日。渔民多用的是网捕作业,但其中有不少渔民以蓄养鸬鹚为捕捞的工具。在捕鱼作业时,人与鸬鹚相互配合,主人要指挥鸬鹚下水捕鱼,用吆喝声来沟通两者的“共同语言”。于是各种吆喝声形成了劳动号子,而这种曲调就成了《鸬鹚调》,“富春江渔歌”也就因运而生。“富春江渔歌”已列入笫二批杭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积极申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