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昆明的渔鼓唱调从四川传入,有“中和调” “上江调”、“下江调”等。最早的渔鼓是道士云游四方募化演唱的一种小曲,有道教音乐的“玄门调”、“南音调”等。这些曲调进入云南后与云南民歌、小调以及花灯、滇剧唱腔结合,形成了云南地方特色的渔鼓调,因此又有“川调渔鼓调”和“戏腔渔鼓调”之分。

昆明渔鼓又称竹琴、道筒,民间俗称“扑哧嘣嘣”。竹琴以竹为体,筒底蒙皮,演奏时左臂竖抱,右手拍底,配与竹简板合用。渔鼓在昆明市区和邻近区、县流传较广,一般在茶馆和街头演唱,是受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曲艺。渔鼓表演的内容主要是崇奉道教创始人老子的《太上宝箴》、《太上感应篇》等,也编唱一些劝世度人的唱词和节目,如著名的《二十四孝》、《善恶论》等,以此教化世人遵守中国的传统美德。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间文学】永新子和调(吉安市)

下一篇:【民俗】东药王殿庙会(安康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