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何文相,男,彝族,生于1943年5月23日,系云南省楚雄市紫溪镇岔河村委三岔河村民小组人,初中毕业,曾是民办教师。现居住于紫溪镇板凳山小集镇,从事个体经营。

“阿苏嗻”演唱是楚雄市彝族群众喜为乐见的一种传统文艺形式,是当地彝族群众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传统文化娱乐方式。每逢开街庆典、节庆集日、讨亲嫁娶、起房盖屋、新居入宅、过年、篝火晚会等等总要拨动弦子,唱彝家“阿苏嗻”。“阿苏嗻”演唱内容十分丰富,有开天辟地、天文、地理、气候、牧猎、伦理道德、处世、持家、婚恋、耕种嬉戏等内容。

楚雄市紫溪山地区是彝族“火把节”的起源地之一,何文相是该地区比较有名的“阿苏嗻”说唱艺人,也是楚雄市“阿苏嗻”说唱的主要传承人。14岁时跟随父亲何寿昌学艺,25岁时能演唱“阿苏嗻”中青栅调的所有内容,并能主持青栅调演唱场合中开展的一些民俗较浓祭祀活动,的他掌握的“阿苏嗻”说唱技艺属于家传,第一代:祖父,何开福,生于1882年,卒于1958年,享年76岁;第二代,父亲,何寿昌,生于1902年,卒于1975年,享年73岁;第三代,何文相(本人),生于1943年5月23日;由于三个儿子读书毕业参加了工作,没有传承给他的儿子,但为了传承这门技艺,他收了许多徒弟,如:李从万现在他们都能独立演唱“阿苏嗻”,同时许多民风民俗都得到了传承。

何文相传唱的“阿苏嗻”主要以彝族青栅调为主,青棚调有相对固定的唱词,场面比较庄重、严肃,通常在火把节等节庆,讨亲嫁娶、起房盖屋和老人祝寿时演唱。青棚调唱词涉及开天辟地、人烟起源、农时节令、人伦道德等诸多内容,具有史诗的性质,讨亲嫁娶或起房盖屋时内容有所侧重。“青棚调”曲调优美、婉转抒情,曲调属商调式,唱词多是七言句,讲究韵脚,衬词哼腔较多。大多采用连根调唱法,用一问一答男女对唱的形式进行演唱,演唱时问者的第二句唱词必须是答者的第一句唱词,具有汉语语法“顶真”的风格。

何文相学艺50多年来,经常活跃在节庆,讨亲嫁娶、起房盖屋等场合中,“阿苏嗻”说唱场次不计其数,特别是每年的火把节,马缨花节等节庆中都少不了他的身影,每个的彝族火把节均邀请他参加文艺队的活动。现在他为了传承当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在当地自发组建了一支民族民间文艺队,成员已达40多人,每逢当地的民族节日,自己亲自驾车免费接送队员开展“阿苏嗻”传承活动。何文相虽年过六旬,但为民族文化的传承千方百计不停地忙碌着,为彝族火把节歌舞文化的传承和当地民族民间优秀文化的继承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上一篇:【传统技艺】“补锅”手工技艺(株洲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大麦砻张氏四合院(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