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戏曲】河套二人台(巴彦淖尔)
2018-05-16 09:43
二人台是内蒙西部地区蒙汉劳动人民共同培植起来的一个剧种,它的形成与发展确与河套平原的开发有着密切关系。在好多剧目的演唱中,无不反映出河套的乡土风味。作为一种戏剧艺术,它同后套的“爬山调”成为茫茫河套川、巍巍乌拉山盛开的一枝并蒂莲。这枝艺术之花,在河套人民浇灌培育下充满着乡土气息和特有风格。二人台在河套所以受到当地人民广泛的经久不衰的欢迎,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二人台从诞生到成长发展,它的创作者、演出者和欣赏的群众都是喝着黄河水,烧的哈木柴长大的劳动者。这就使它散发出喷鼻的泥土味,产生了使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魅力。人们所以爱它,是因为它“土生土长土里料,土言土语土腔调”。它的内容更是人们所熟悉的东西,诚如老乡们说的“二人台真红火,句句唱在咱心窝窝”。甚至有些老年人表白“从小爱看二人台,赤肚肚看到头发白”。由于二人台音乐带有河套民歌的旋律,唱词带有爬山调的风味,而道白又是很有风趣的串话和民间歇后语,因此人们说“二人台串话比牛毛多,三天也唱不完个牛耳朵”。形式是载歌载舞,内容又生动活泼,因而形成了它的独特风格。如《撑船》一剧中的船身起伏,身随船摆的表演是极富有象征性的。唱词里的“来在小召滩,忽听有人唤,见一个大姐巧打扮,站在黄河畔……”“来在回水湾,河浪上下翻”的举动;形容“风平浪又静,船儿顺水行”的表演,以及看到“河中鸳鸯对对飞,永远不分离,就好像人间好夫妻,牛郎配织女”的示意;在表情动作上,表演得淋漓尽致,非常逼真。再如《打秋千》这一剧目,在舞台或地摊上并无秋千架的装置,仅仅是姊妹两个角色。“肩对肩,面对面,四只手儿捉两边,两对花鞋颠倒颠,大姐姐撑,二妹妹旋,……”通过这段载歌载舞绘声绘色的演唱,把两个角色打秋千的行动,完全演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