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彝族毕摩文化代表性(楚雄市)传承人: 周永贵
2018-05-16 09:29
周永贵,男,彝族,1958年3月生,楚雄市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天生坝上村人。是当地天生坝、背阴、蚂蝗箐一带彝族丧葬祭祀礼仪很有名气的传统文化传承人。当地彝族尊称他为“呗玛务”,即老毕摩的意思。周永贵从小受当地传统文化的影响,11岁时就跟随家父周文才学艺,属祖传的传承方式。当时,父亲周文才是楚雄市三街镇德高望重的毕摩祭祀做法的掌堂人。是继父亲周文才之后的第四代毕摩祭祀传人,他时常跟随父亲到各种祭祀场合亲身体验,通过耳闻目染、口授心传的形式得以代代相传。经过几年的学习实践,逐步掌握了毕摩祭祀礼仪的规程。到23岁时跟随父亲参与毕摩祭祀活动达百场次,已经能够独立主持各种婚嫁仪式,丧葬祭祀礼仪,自父亲去世后,周永贵就开始独立掌堂主持各种祭祀传承活动。他通晓并能吟诵彝族的全本口传毕摩丧葬经典,如指路经、开路经、献牲经、祭龙经、超脱经、转世经等。
周永贵所掌握的口传毕摩经涉及天文、地理、人类起源、医药、卫生以及伦理道理、生产生活习俗等诸多内容,他吟诵经文吐字清楚、语言流畅、表情庄重、虔诚,极具感染力。他不仅精通丧葬祭祀礼仪,同时还掌握彝族祭山神、祭天地、祭龙、毕摩叫魂等祭祀做法的整套程序,念唱技艺娴熟,全面系统且较为完整,在祭祀做法中能够边诵经边舞蹈,用喜怒、悲伤以及不同的腔调念唱经文来感化人们的心灵,其主持的整个祭祀礼仪庄严肃穆,哀婉深沉,具有超度亡灵,感悟人生,教化后人的文化功能。
周永贵学艺45年来,曾先后主持过各种毕摩祭祀活动近千场次,而绝大多数属于丧葬祭祀礼仪。他不仅在本地主持活动,还先后到其他地区主持过毕摩祭祀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知识比较全面的毕摩日渐减少,一批又一批的毕摩因年事已高而相继辞世,继承人青黄不接,致使后继乏人。近几年来,远至外县市的南华龙川彝族聚居地区都邀请周永贵毕摩去主持开展祭祀活动。从1993年以来,楚雄市举办的每届彝族马缨花节中,都抽调周永贵到紫溪镇板凳山参加毕摩祭祀活动;1994年起到现在,楚雄每年举办彝族火把节都抽调周永贵参加大型民俗毕摩祭祀展演活动;1998年3月,参加了由市民委组织的彝族毕摩经收集整理工作;2001年、2004年,参加了由市里召开的“毕摩文化研讨会”;2008年12月,参加了州里召开的“楚雄彝族毕摩文化研讨会”,周永贵的口传彝族毕摩经曾被楚雄州、市媒体和民宗、文化部门采访收集过。
周永贵目前传带徒弟6人,其中,周永发、何永发、周光发、李从明就是他的得意门生,都是同村人。周永发:男,彝族,1969年2月生,弟兄关系,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天生坝上村人;何永发:男,彝族,1979年3月生,叔侄关系,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天生坝上村人;周光发:男,彝族,1979年3月生,叔侄关系,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天生坝上村人;李从明:男,彝族,1974年4月生,叔侄关系,三街镇天生坝村委会天生坝上村人;周光禄:男,彝族,1967年6月生,叔侄关系,三街镇土墙村委会马鞍山村人;何开禄:男,彝族,1969年12月生,叔侄关系,大过口乡西康郎村委会西康郎村人。周永贵是当地毕摩祭祀及其它祭祀文化掌握较为全面的传承人,同时懂得诸多民风民俗文化。掌握大量的毕摩祭祀礼仪规程,使用法器、法具一应俱全。周永贵的彝族毕摩祭祀礼仪经过世代传承,师承关系清楚,开展活动正常,在当地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周永贵为该地区毕摩祭祀文化及其它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贡献。2013年被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