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杨从生,男,彝族,生于1954年10月11日,楚雄市大过口乡西康郎村委会西康郎村民小组人。是当地彝族中吹奏和制作小闷笛最为精湛的艺人,当地彝族称他为“本建黑底噜门务”,意即小闷笛师傅。

  小闷笛,俗称“皮哨子”,彝语称作“奔阶黑的噜”。是彝族聚居地区流传悠久的一种民族乐器。人们在山间野外牧耕劳作中思亲怀友、缅怀故人时即兴吹奏,吹奏的乐曲诸如忧郁的苦情调、心肝调及仁义调等。

  杨从生13岁起开始学习小闷笛吹奏,属祖传父,父传子,父亲杨得科是大过口乡当时有名的小闷笛演奏艺人,从而,杨从生成为了他们家族的第三代小闷笛演奏传人。

土生土长在彝族聚居高寒山区的杨从生,自幼喜欢学习以小闷笛为主的民族器乐演奏。因为喜爱,他在劳作之余用小闷笛吹奏几段民歌、情歌,在农活过程中嘴里还不时唱着小闷笛曲调。现在,他能用小闷笛吹奏出《啊苏嗻》、《过山调》、《仁义调》、《苦情调》等情调优美、动听,富于情感的许多彝族民歌,深受当地彝族群众的喜爱。同时,杨从生制作的小闷笛,音质好、音准,深受当地彝族乐器爱好者的喜欢。现今,当地彝族逢节庆、入宅喜庆都首先邀请他到场开展演奏活动。

杨从生不仅精通小闷笛制作和演奏技艺,还会制作和演奏竹笛、唢呐、三弦等民间器乐。熟练演唱“啊苏嗻”、“过山调”、“仁义调”、“苦情调”、“留客调”、“接客调”,在当地受到彝族群众的认可、支持和尊敬。

改革开放以来,杨从生先后参加过楚雄州、市、乡级以上庆典、节庆等文化活动中小闷笛表演达340多场次,如今传带了光荣、进福、光习3名徒弟。杨从生为楚雄市彝族聚居地区民间器乐小闷笛的传承与弘扬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技艺】小三弦演奏(楚雄市)传承人:杞正才

下一篇:【传统技艺】紫溪山彝族传统文化生态保护区(楚雄市) 传承人:李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