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杞正才,男,彝族,生于1959年1月9日,楚雄市大地基乡红卫桥村委会闪片房村民小组人,1976年7月至1972年7月在红卫桥小学读书,1973年至今在家务农。其中1976年至2001年前后担任生产队记分员、会计、生产队长、合作社社长等职。 杞正才10岁时随父亲杞万发开始学习弹奏小三弦和吹奏笛子,经过多年的实践和锻炼,积累了丰富的演奏经验,到1989年,即30岁时以精湛的技艺,丰富曲调和较深的文化内涵,赢得了社会的承认和当地群众的尊重,成为当地声望较高的民间艺人。杞正才是其家族的第三代小三弦传承人了,第一代为其爷爷杞开大,第二代为其父亲杞万发,第三代杞正才,现已传授于其儿子杞国富,目前,第四代传承人杞国富已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弹奏技法和难度较高的曲调。

 杞正才弹奏小三弦时,情感十分投入,指法刚柔结合到位,弦声清脆悦耳,让人回味无穷,特别是他弹奏的“小三弦过山调”、“苦情调”、“出门赶马调”等韵律自然流畅,表现出了生产生活中的喜、恕、哀、乐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他还能边弹边唱,是小三弦舞中的领头人,所表现的形式场面自然流畅,不落俗套,自成一体。杞正才热心于民族文化,热爱小三弦演奏,村里每逢节日喜庆、建房盖屋,均要请他出场,而他总是乐于助人,有请必到,给彝家村寨带来欢乐、带来喜气。他现在已娴熟地掌握躜戏调、四面六、三面六、三方半、扣笙、猴子扯磨、马撕踢、羊撕打、母猪擦痒、小鸡怀糠等难度较高的曲调弹奏技法,当地许多年轻人都诚恳地求教于他,向他学习小三弦的弹奏技巧,他毫无保留地传承了彝族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小三弦民间音乐在楚雄市彝族地区自古广为流传,但由于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外来文化的不断冲击,现已面临十分濒危,在楚雄市辖区内掌握小三弦弹奏技艺的人大多都到了50岁以上,而且大多只流传下来了情歌对唱时伴奏的小三弦曲调,“小三弦过山调”、“苦情调”、“出门赶马调”等一些弹奏难度较大的曲调掌握的人数已不多,后继无人现象突出,因此需要抢救性地保护传承小三弦这一彝族民间音乐。

 近年来,楚雄市加大了对“彝族火把节”的保护传承工作力度,为了宣传和展示彝族民间优秀文化遗产,4次邀请他参加“彝族火把节”的原生态音乐歌舞展演和文化遗产宣传日的民间优秀文化展示活动,是“彝族火把节”民间音乐主要传承人之一,其作品已被楚雄市彝族习俗传袭所收集。杞正才为当地彝族民间音乐的保护和传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2008年被公布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技艺】通古斯鄂温克族萨满和伊达堪服饰(呼伦贝尔)

下一篇:【传统技艺】小闷笛演奏(楚雄市)传承人:杨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