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罗金华,男,1979年生。家住楚雄市紫溪镇平掌村委会老哨河村民小组,是当地有较高民望的彝族毕摩文化传承人。

罗金华7岁前跟随父亲罗开才(毕摩传承人)参加各种民间祭祀活动,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就学着说唱毕摩经。7岁到15岁读书,初中毕业那年父亲去世,他又从师于外公何开禄学习。经过8年的刻苦学习,掌握了毕摩经文及祭祀活动的技艺。

23岁开始出师至今近10年,由于他年轻、勤快,方圆几十里的老百姓都喜欢请主持毕摩文化活动,得到了老百姓的好评,并树立较高的威望。他所掌握的技艺主要是毕摩祭祀活动,在祭祀中主要吟唱包含天文、地理、医药、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习俗等内容,具有传播知识、感悟人生、教化后人的文化功能。他使用的法器主要有法铃、麂角法器、鹰翅、鹰爪、羊角号、铓、法刀等。千百年来,彝族先民用智慧创造了古老的毕摩文化,用口传心记的方式一至延续了下来,毕摩文化体现于火把节等彝族的诸多习俗中,在一些祭祀活动中大多都要毕摩来主持仪式,他们用智慧创造出了包含天文、地理、医药、伦理道德、生产生活习俗等内容丰富“毕摩经”,通过毕摩用喜怒、悲伤以及主、副“毕摩”对唱等方式不同的腔调念唱经文来感动人们的心灵,具有传播知识、感悟人生、教化后人的特殊的文化功能。《毕摩经》中的“指路经”可以考证某个彝族支系的迁徒路线,对彝族发展历史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2008年8月他被邀请参加了楚雄州毕摩研讨会,楚雄州毕摩协会为他颁发了毕摩证书,2006年至2009年连续四年今参加了彝族火把节的彝族“祭火”活动。他先后被州市新闻媒体和文化部门采访,吟唱经文内容被收集整理。2009年拍摄的专题记录片“走近彝族毕摩”中还记录了他主持的祭祀活动。现在,他传带了三名徒弟,继续开展毕摩文化的传承活动。2013年他被命名为国家级非遗“彝族火把节”项目州级传承人。


上一篇:【传统技艺】巴尔虎索海固图勒制作技艺(呼伦贝尔)

下一篇:【传统技艺】通古斯鄂温克族服饰(呼伦贝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