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坞彩灯制作技艺是杭州彩灯艺术中的重要制作流派,以构思独特、手法丰富、造型别致、制作精良,并具“形、光、动、声、色”效果而享有盛名,深得杭州百姓的喜爱。龙坞彩灯制作技艺始于清代道光年间,至今约有170多年历史。清道光年间,创始人葛正刚将东阳的木雕技艺有机地结合进彩灯,制作了马头灯和各种式样的木质骨架宫灯,而声名鹊起,成为当时彩灯制作的名匠,从而开创了龙坞彩灯这一流派。至民国时期,第三代传承人葛明楷将简单的彩灯发展成为能动、会转的动态彩灯,又将葛家花灯从乡下发展到杭州城区。第四代传承人葛以桢制作的“西湖五彩龙”,从龙坞一直舞到了北京的舞台。第五代传承人葛建民更将龙坞彩灯发展成为集“形、光、动、声、色”为一体大型综合彩灯,并在杭州市的彩灯活动中年年获奖。龙坞彩灯制作工艺流程主要有起灯稿、搭龙骨、装龙机、上灯衣四大步骤。并有“构思、放稿、编扎、雕刻、制烛、机关、上衣、剪花、画彩”等九大技巧。使用工具主要有绘图工具,搭骨、编扎工具,剪花、裁切工具,雕刻及机关制作工具,制烛工具,上衣工具,绘画工具等。由于现代工艺的发展,特别是建材的变化和电气的应用,传统的彩灯技艺如今面临淘汰和失传的危机。目前,传统的龙坞彩灯制作技艺已经只能在小型彩灯中保存应用。也只有个别传承人还能以传统技艺制作。保护和传承工作十分紧迫。近年来,在相关政府部门和学校的支持下,传承人结合学校美术教育在西湖第一实验学校开辟了传承基地。传承人葛建民也一直在致力于传统彩灯技艺的整理、研究和开发利用。

上一篇:【曲艺】数西调(昆明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钟山石雕(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