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泰竹笛的制作源远流长.据余杭县志记载:“余杭县内的苦竹林面积以泰山乡最多(中泰乡由中乔、泰山乡合并而成中泰苦竹是国内独有的制作 民族乐器笛、箫的上等优质原材料广元、明、清历代皇室都曾派乐匠到余杭中泰伐竹制笛,据史料记载,康熙52年(公元1713年)苏州“周溪兰”乐店制笛师钱金达、来玉成;咸丰10年(公元1860年)苏州织造局笛师李喜均曾先后受朝廷差遣赴余杭采竹制笛. 1984年,上海民族乐器厂制笛师周林生向村民传授笛子制作技艺,并在 中泰成立笛箫社.中泰铜岭桥鲍金法、董雪华、黄卫东等青年农民1990年创 办制笛企业,董雪华等17位青年农民1992年集体赴上海民族器乐厂培训进修, 至此中泰竹笛生产迅速发展^近年来,在周林生、陈建萍、俞逊发、蒋国基等 制笛工艺师和演奏家的悉心指导下,中泰竹笛的产量、质量明显攀升,目前,中泰乡已有“竹韵”、“灵声”、“江韵”、“敏强”等竹笛乐器厂64家,年产中 高档笛箫近百万支,产品畅销全国各地和台湾、马来西亚及新加坡地区.圈内评价:“世界上吹奏的十支笛子中,产自中泰的有4支。“竹笛制作已成为中泰 的文化产业,全乡从事竹笛制作的农民近千人. 我国著名笛子演奏家俞逊发先生专门为中泰竹笛进行技术鉴定,给予髙度 评价,称中泰竹笛“神韵暗流,玉笛飞声中泰被音乐界誉为中国竹笛之乡-中泰铜岭桥村龅金法生产的敦煌牌竹笛曾荣获”中国国际竹文化节博览会金奖”.由此,中泰竹笛闻名中外,誉满乐界.2006年6月,中泰乡被省文化厅命名为“省民族民间艺术(竹笛》之乡。

上一篇:【民俗】彭泽板龙(九江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苗族麻纺工艺(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