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族铜银器制作技艺主要流传在大理地区、西藏地区和昆明地区,以大理鹤庆新华村最负盛名。白族铜银器手工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在吸收、创新汉、藏等民族的金属工艺制作工艺的基础上,形成了白族铜银器加工特有的个性和特点。

白族银器制作有浇铸、锤碟、花丝镶嵌三类工艺,其中锤碟工艺较为独特,有单件锤碟成型,再锤出细部与纹饰的;有锤碟后再焊接成型的;还有锤碟后再以银环、银链连接成整件饰品的。一些浮雕、圆雕造型银饰,也都是锤碟后再焊接而成。花丝工艺也应用广泛,即用银丝纺织、堆垒、掐花、攒焊,做成各种平面或立体的图案纹饰。铜器加工包括熔化铜材、冷却铜水、锻打成型、淬火、包边、錾花、镶嵌、焊接等流程。白族铜银器工艺品加工工艺过程复杂,每一件器物都有不同的加工工序,且每个步骤都相当繁琐、精细。白族铜银器手工艺制作技艺长期以来全靠师徒传承,全凭悟性和实践的尝试才能掌握,且原料加工大都靠经验掌握,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突出。

云南民族村白族铜银器手工作坊组建于1999年,由白族铜银器制作代表性传承人董中豪先生(云南省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执技,濒危的白族铜银器手工制作技艺得以较好的保护和传承。旅游平台的提供也扩大了白族传统铜银器技艺的知名度与生命力。

2009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二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俗】上饶石人殿庙会(上饶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醴陵釉下五彩烧制技艺(国家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