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旺乡拖潭村地处东川区南部的高寒山区,村寨依山傍水,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拖潭村村寨周围有几棵生长茂密的古树,被村民称为神树,是每年祭龙、祭神的树,在这一带流传着完整的彝族祭祀歌。

自原始社会起,彝族百姓遭受自然灾害的袭击。彝族人为了生存进行祭天、祭地、祭神等祭祀活动,讴歌神灵,以求获得保佑。祭祀活动通常在村中神树旁,或密枝林中举行,由5人组成的乐队伴奏、乐器有鼓、锣、釵、自制的唢呐、芦笙等,参与祭祀演唱的人要穿上彝族盛装,使用的道具有香案、松枝等。经历代演变,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祭祀议程。每年大年初十的那天,举行祭龙神树活动,参祭祀者不能带任何邪气的东西、不能哭,此次活动主要是赶鬼赶疑神,赶鬼时要用羊、猪耳朵、一只白鸡、一只黄鸡,由毕摩边唱边跳,完成此祭祀活动,毕摩唱的歌就是祭祀歌。到了农历的二月二日,又开始祭龙,求雨,以求得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六畜兴旺、凡参祭者不能闹、不准烧山、不准偷盗。举行此祭祀活动时,是由毕摩边唱祭祀歌、边跳祭祀舞、祭神、祭祖、祭龙神、来消灾免难。

东川彝族祭祀歌通过彝寨毕摹口传心授,世代相传;使这一古老的地方文化,植根于民众之中,土壤深厚,历经不衰。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俗】中秋节(吉安中秋烧塔习俗)(江西省吉安市 国家级)

下一篇:【民俗】上饶石人殿庙会(上饶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