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察干苏勒德祭祀(鄂尔多斯)
2018-05-15 14:32
被称之为“大蒙古国三面旗微”之一的查干苏勒德祭奠,是成吉思汗祭奠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干苏勒德,亦称“九斿白旗”,是1206年,在斡难河畔建立大蒙古国时竖立的大蒙古国旗徽。
被称之为“大蒙古国三面旗微”之一的查干苏勒德祭奠,是成吉思汗祭奠的重要组成部分。查干苏勒德,亦称“九斿白旗”,是1206年,在斡难河畔建立大蒙古国时竖立的大蒙古国旗徽。查干苏勒德和阿拉格苏勒德,与哈日苏勒德一起,随着蒙古王朝、汗廷的变迁,辗转南北。1510年(正德五年)巴图孟克达延汗重新统一蒙古诸部以后,哈日苏勒德作为成吉思汗遗物,与八白宫一同一直供奉于鄂尔多斯。而查干苏勒德和阿拉格苏勒德,随汗廷由左翼察哈尔万户管理与供奉。1634年(天聪八年),跟随林丹汗的部分察哈尔部众将查干苏勒德从青海带到鄂尔多斯。从此,查干苏勒德一直在乌审旗南部一带由察哈尔哈然的十几个氏族的人世代进行供奉。查干苏勒德祭奠,与哈日苏勒德祭奠基本相同。只是在祭奠日期、规模等方面有所区别。查干苏勒德祭奠有日祭、月祭、小祭、大祭(威猛祭)等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