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鄂尔多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鄂尔多斯)
2018-05-15 14:02
自古以来,马是蒙古族最主要的交通工具,牧民们爱马、养马的习俗朴实而讲究。由此,就自然而然地在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产生了多姿多彩的马具装饰用品。马具是反映蒙古族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也可以说马具是最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生活用具。
马具包括马鞍、套马杆、套马绳、缰绳、配套用具、装饰用具等。马鞍由鞍板、前鞍鞒、后鞍鞒和接缝组成,其他辅助器具有毡垫、鞍屉、前皮捎绳、马镫、肚带、鞍泡钉、鞍扯肚、后皮捎绳、后鞧等;套马杆(套马绳)是一种特制的套马用具;缰绳由马笼头、马嚼子等组成;配套用具有马绊、马鞭、取汗工具、烙马印、去苍蝇工具、马蹄铁等;装饰用具有马铃、刺绣护额等。
马具的制作材料包括皮、铁、铅、铜、铝、木头、骨头、织品等,还要有熟皮、金属加工、木材加工、手工雕刻等多种技艺,因此,它要求制作马具的工匠不仅要掌握多种材料的制作加工技艺,还要熟悉各种材料的性能和品相。
以马鞭的制作为例。从制作材料来看,制作马鞭的杆儿,大都是以牛骨头为原材料。牛骨头当然要选择上好的骨头,还要经过传统手工工艺的加工制作,即先要用开水反复煮,去除骨头内外的油脂,防止以后生蛀虫。再根据长短不同的需求断开、打磨、掏孔、抛光、雕刻。这是传统的马鞭杆儿的做法。如果讲究的,就要用红木、紫檀甚至银质材料制作。
制作马鞭还需要皮革,通常的情况下,使用牛皮时为了使裹在里边的牛皮芯儿坚硬挺直,生牛皮不用专门熟,只需弄湿后,切成条紧紧地卷好,等干了以后,坚硬无比。而使用狗皮则要选择上好的狗皮,认真熟皮——既要使狗皮脱脂,又要在鞣制的过程中除去毛发而不弄坏皮子。熟皮时根据不同的皮子质地,采用不同的配方,经过浸泡、脱脂、去肉、静置、甩水、回潮、铲软等工序,使熟皮的成品即便再进行染色,也不发硬,皮板也不黄。
现在纯手工制作马具的工匠越来越少,相应的马具制作技艺面临失传危机。为此,鄂尔多斯市于2010年将鄂尔多斯蒙古族马具制作技艺列入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加以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