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乌审雅西乐雕刻(鄂尔多斯)
2018-05-15 13:35
雅西乐又名鼠李,由于耐旱,生长速度极慢,木质非常坚硬,落水沉,无杂味,所以用鼠李做原材料的雕刻品颜色非常亮泽,坚固,并且不易裂开,适合做蒙古族游牧生活中的永久用品,例如牲畜的圈房、井口的围栏,以及生活用品。
民间传说雅西乐生长在土壤上近千年,压在土壤下近千年,淹于水中近千年也不会腐烂,所以人们称它为常青树。
雅西乐民间雕刻在乌审旗流传已久,作品内容大都以反映草原生物和民间图腾为主,自产生至今,与时代同行,与人民共生,突出表现了草原儿女对大自然的无限热爱和对生命的无穷渴望。
民间雕刻的主要材料是大自然中生长的雅西乐以及各种树木的根和干等。民间雕刻艺人尽可能在对原材料不做大改动的前提下精雕细琢,并赋予它艺术色彩和生命,从而变为具有一定艺术价值的作品。这种雕刻技艺被称为雅西乐雕刻技艺。
雅西乐民间雕刻不同于一般的民间雕刻,雅西乐根部本身的形态就是个艺术品,在对原材料不做大改动的前提下,雕刻艺术家精雕细琢后创造出富有想象力的包含大自然、社会环境、生命、爱情等的意境深远的精品,以更好地体现民间雕刻艺人的审美情趣和美学追求。
现在乌审旗从事雅西乐雕刻技艺的民间艺人主要有玛希吉日嘎拉、达布希拉图、孟克那顺等。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乌审人。他们雕刻的作品有《十二属相》、《森吉德玛》等。
雅西乐雕刻技艺在民间雕刻艺术门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保护雅西乐雕刻技艺有助于进一步传承民族雕刻技艺,有利于民间美术、雕刻艺术的繁荣发展和广泛传播。而且以反映蒙古族生活为主的雅西乐雕刻作品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对研究民族雕刻艺术的历史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