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元宵灯会(运河元宵灯会)(杭州市)
2018-05-14 16:25
民间灯彩和灯会是独具异彩、闻名遐迩、永放光辉的艺术珍品与艺术会展。在浙江,与海宁硖石灯彩一样著称的还有杭州市拱墅区的南运河水上灯会,就其规模和影响而言,可以说比前者有过之而无不及。她已先后被列为杭州市级和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元宵节闹花灯由来已久,相传起于汉代,全国城乡普遍盛行。在有2300多年建城史的历史文化名城杭州本有著名的吴山庙会灯彩,与古老的余杭区临平灯会、塘栖灯会等。唐末五代雄踞江南的吴越国王钱镠为庆祝“纳土归宋、保境安民”的成功与胜利,出资向宋王买了五天灯期,比原来三天的灯期多了两天,从而使灯会普及于杭州城乡,南运河水上灯会也应运而起,成为传统灯会的一支奇葩。 南运河是指京杭大运河南端杭州段,特别是拱墅区武林港至江涨桥长约10公里、宽20余丈的水域。此段水域为元末至正年间张士诚发军民20万所开的自余杭塘栖而至拱墅区湖墅的44公里新河道中的繁华地段。两岸民居鳞次节比,仓储、码头、河埠、水楼、渔市、米市、盐市等汇聚之地,航运频繁、商贸繁荣。 南运河水上灯会有观赏灯彩和表演灯彩两种,观赏灯彩又有岸上张挂与水上漂流两种。灯具本身便是精致的工艺品,其独特的材质、造型、工艺、图案、光亮等多种多样、异彩纷呈。有的还与舞蹈、歌艺、演唱等相结合,有声有色、载歌载舞。全区各街道、乡镇都有一批主持者和热心人,身怀绝技的代表性传承人和精神家园的守望者比比皆是。 南运河水上灯会抢救制灯技艺、彰显运河文化、营造创意产业、打造地区品牌、提升品质生活,不仅再现历史的古韵,还体现出新时代的特征。在一年一度的元宵佳节前后,运河两岸家家灯火、处处管弦,河湖水畔火树银花、一片灿烂,不仅吸引了全区全市的民众,还吸引了苏州、南京、扬州等运河城市的灯艺爱好者。这一长盛不衰的民俗盛事已成为杭州市特别是运河杭州段综合保护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