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剧】昆曲(新叶昆曲)(杭州市)
2018-05-14 16:20
“新叶昆曲”是清末金华昆曲流传并遗存在浙江建德市新叶村的一脉,与它的另一脉“宣平昆曲”并存,分布于建德、龙游、衢州,兰溪、金华、义乌、武义一带,先后经历了坐唱班、太子班、半职业班,至今仍存。 新叶之有昆,与历来重文教有关。全村姓叶,三世叶克诚主持重乐书院时曾请理学家金履祥讲学;明代有叶文山父子就学于王阳明;清代出进士叶元锡。书院外尚有私塾、义学,村民耕读并重,因而昆词虽雅,却能解读,至今村民多有能哼一、二支昆曲者。 新叶昆曲较之苏昆,“声各小变,腔调略同”,字音直吐,板眼紧促。受婺剧影响,带有乱弹、高腔因素。念白带有建德、兰溪口音。表演追求场面效果。剧目有《通天河》、《火焰山》、《九曲珠》等整本戏,也有《断桥》、《刺虎》、《思凡》等折子戏,多武戏,少文戏。 新叶昆曲火爆的剧目、通俗的唱法,有利于展示昆曲的多样性、丰富性。演出习俗“鲁班台”、“祭新台”、“耍五猖”等场面,多与祭祀有关,对民间信仰的研究有一定价值。音乐大胆吸收地方戏曲粗犷、通俗的特点,质朴典雅、轩爽明快,别具一格,唱腔短,节奏较快,有助于丰富昆曲音乐。 目前,新叶村昆曲坐唱班,除配合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活动开展正常的演唱外,还向本村另一民间职业剧团传授昆剧折子戏。同时,鉴于老艺人年事已高,正在着手努力培训接班人,决心让新叶昆曲代代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