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潘永泰手工弹棉花技艺(杭州市)
2018-05-14 16:07
潘永泰始创于清光绪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是目前杭州城最后一间弹棉花作坊。这间坐落在古老的河坊街的老字号棉花店,其创办人潘统印正是永嘉县昆阳人氏。
民国初年,潘统印出生在永嘉县昆阳。他的父亲身背一弯弹弓、一张磨盘,手提一个弹花棰和一条牵纱篾,在浙江、江苏、安徽三省交界的地方走街串巷,揽弹棉花的活做。碰到哪家弹棉花,便卸下主人家的两扇门板搭一架临时的弹床,吃主人家的饭,收工后睡在弹床上过夜,过着极不稳定的流浪生活。1919年,19岁的潘统印开始随父亲外出弹棉,先后在太仓、宜兴、建德等地落脚谋生。后经杭城温州同乡会有关人士介绍和帮助,潘统印总算在杭州河坊街一带找到加工棉胎的固定落脚点。想不到这一开一直开到现在,成为杭州城最风光的店铺,而那架伴随着祖上得奖功勋的弹棉机,被视为弹棉花世家的传家宝,一直使用至今。
弹制棉花主要工艺过程
1、棉花来料加工:
检验、称、定尺寸、拆碎棉花、放入弹棉机、二席一卷、铺棉、经纱、铺满板用筛坦压实往中间靠、横二卷。中间加点。盖面长二板余、师坦压实,红线对角各三股(每股6-8根)、直径三股(每股6-8根)、横径三股(每股6-8根)、翻转、调正厚薄、拆边、定形、轻重压、轻重适中、做双喜花、插糙、打滑、压磨、做方角、倒边、监制。
2、手工弹
打棉捆、铲碎、弓弹、经纱、压磨
3、新棉胎
搞散、放入弹花机、二席一卷、铺好、经纱、压磨、做角、倒边
4、手工弹制棉花标准
将龙糠倒在棉胎上,然后,可扫得起来而不粘在棉胎上,为上品。46年又定了四条标准即。“四边均匀,当中稍厚,尺寸准确,“吊牢四角”是为了消费者着想,使棉胎长久耐用。“永葆伟业济沧海,泰和温馨送人间”、“弘扬中华弹棉文化,展示古老传统工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传承和创新中寻求自身的发展,是老字号彰显青春活力,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