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彝族祭祖大典(昆明市)
2018-05-14 15:41
祭祖,彝语称“奈姆”,是彝族中最高的祭祖大典。“奈”是同宗族之意,“姆”即超度。意思是将前后死去的,考妣们的鬼魂集中在一起,统一超度,使之升入天界,庇护后代子孙。
祖先崇拜是彝族精神崇拜的核心,因此,每六十年一次的祭祖大典,就成了彝族人最隆重、最庄严、最神圣的祭祀活动。祭祖大典要念诵浩繁的经书,要举行复杂的仪式,其内容包括了彝族的历史渊源、宗教信仰、伦理道德、文学艺术和风俗习惯。一场祭祖大典,就是彝族文化的一次演示和传承,源远流长。
“奈姆” 祭祖大典超度祖先的过程非常繁杂,有家祭、送祖、驱邪、除邪、取圣水、焚祖灵、迎送和安放新旧祖灵筒等,多达46个程序。一般家族祭祖时间为九天,若是土司、头人等举办时,参与人数达数千人,历时49天,耗资巨大。在祭祖活动中,毕摩人数不得少于6个,他们都是主祭毕摩,第一个是“摆莫”(彝语),司总祭,他是整个祭场的总指挥;第二个是“毕器”,为“协调师”,司应酬;第三个是“毕导”,为“事务司”,司劳作事务;第四个是“毕洁”,为“祓除师”,司祓除、解罪等事;第五个是“扼毕”,为“法师”,负责主持请祖先神仪式和驱鬼逐魔法术;第六个是“格毕”,为“工匠师”,司工艺技术,负责主持制作祖灵筒、雕刻祖妣偶像等技工事务。毕摩分工明确,各司其职,不得有丝毫差错。
“奈姆”的禁忌有:1、只有男性能进入斋场;2、斋场内只许讲彝语;3、不能发生口角和纠纷,自始至终保持祥和喜庆气氛。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