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渡区六甲街道办事处福保村的汉族服饰较具特点,有昆明地区汉族服饰的代表性。在清末,民国年间,汉族男子穿长衫马褂,妇女穿镶边对襟齐膝衫或旗袍、裙子等。农民穿对襟短衣,妇女穿大襟衣(姊妹等),年长者衣较长,年轻者衣较短。男女均穿大裆裤,腰围宽大,腹前打褶系裤带,老年妇女有穿“统统眼儿”的裤子(小裤脚)以便缠足扎裤脚。衣裤用料多为蓝、黑、青色布和卡机布,年轻妇女喜穿各色布衫,尤以阴丹士林布、粉蓝布最为时髦。老年男女均喜束腰带,年轻妇女系花围腰,腰头及飘带精工绣花,镶金裹银,十分讲究。京绒领褂布衫,束花围腰是年轻妇女最漂亮的打扮。

妇女头饰以发髻别玉,金钗之外,尚有金银、象牙、玉制的花卉鸟兽等各种饰物插满发髻周围。男性头饰多戴马街毡帽(半球形),老者戴卷边大毡帽(撮箕帽),殷实富户青壮年及新郎戴洋毡帽(厚呢博士帽)。已婚妇女戴箍或包蓝布头巾,正方形前面两角飘于腮边,后面两角系于发髻之下。未婚女青年只编发辫不戴帽。

鞋子主要以布鞋为主,由主妇手工缝制,用麻线纳底上帮,也有自制鞋帮请鞋匠上牛皮底及胶底的。妇女穿翘头鸡嘴绣花鞋和圆口单扣鞋。如今,随着现代文明的发展,传统服饰仅见年老者穿着,年青人服饰已时尚化。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民间文学】白果园的传说(芙蓉区)

下一篇:【传统舞蹈】乌龙村彝族撒梅人踩场舞(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