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船拳(西溪船拳)(杭州市)
2018-05-14 15:29
西溪船拳是明末清初流行在西溪地区,以强身健体、保家护园为目的,并在船上练习的拳术。 西溪船拳兴起,始于明末清初,在西溪徐家横(俗称小梁山),有三位少林寺的武术高手隐居在西溪的庵庙,经常在一起谈经说道,空时练练拳脚,后被百姓发现。当地青年人对武艺很感兴趣,恳求传教。三位道士都已经年近花甲,也想后继有人,遂传授给西溪当地后生子弟初步拳术套路。从此,西溪一带习武之风大振。西溪水网密布,以船为主要交通工具,因此也船上练拳。 随着西溪船拳的流传,拳船与西溪地区的民俗节庆、祭祀庙会活动联系在一起。同时还和其他的民间文娱、体育活动——如舞龙、舞獅、走高跷、跑旱船、耍流星融为一体。在元宵节、清明节、庙会等节日进行表演。船拳的表演场地,是用二只木农船并排扎成,上面用厚度约五厘米左右的上好直木板,铺成约一丈见方的台面,供拳师打拳表演。船梢扎彩楼,后舱挂有布幔门帘,左右置威武架,长短兵器安放有序。船梢两支大橹摇动行船,两船员手持竹篙协助行船,以防搁浅。船拳表演时,有鼓乐手吹打助威,气氛既威严隆重,又紧张愉快,博得两岸观众阵阵掌声。 船拳在船的行进中表演,受风浪颠簸的影响较大,因此,它特别注重下盘稳固,具有手法多,步法少,以气催力,体用兼备,内外兼修,短兵相接,效法水战,步势稳烈,躲闪灵活的特点。 西溪拳船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以身教言传为教学方法,以拜师收徒为传承行规,数百年不变。西溪历史上有许多武艺高强的拳师,现在的传人中年龄最高的94岁,最小的8岁。2008年,蒋村街道成立西溪武术协会,西溪船拳作为武术协会一项主要项目,不断培养新人,确保船拳后继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