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山庙会起源于元代,是当地人在长期的生活、生产过程中逐渐产生的、约定俗成的生活习俗,年复一年,成为当地人上香、赶集、对歌的盛会。当地流传着这样一则传说:“运往盘龙寺的观音塑像在滇池受阻,经一位老和尚的指点该尊观音像就留在了当地,并建盖了现在的‘望海楼’、‘观音寺’、‘小南海’楼牌。在建盖观音寺的过程中,大殿的大墙砌好了又倒,反复几次没有成功。又是这位老和尚随手拾了几块石块,殿墙也就砌起来了。当地人都认为这位老和尚就是观音自己。观音主动在当地落户,这是当地人的福气,于是将寺庙所在的山命名为‘观音山’,寺称‘观音寺’。每逢农历六月十九,大家都来上香,形成了现在的观音山庙会。观音山庙会随着观音寺的落成就开始兴起。

庙会一般从农历六月十八日开始,周边地区的香客和商贩就开始上山进香和摆摊。六月十九,上香的人更加多。这一日还要由西山区文化馆组织举办“观音山调子会”。一般两小时后,有组织的调子会结束,人们开始任选地点,自由对调,直至第二天凌晨。

观音山庙会是昆明历史最为悠久的庙会之一。每年此时,观音山就成了小型商品集散地、传统文化,特别是山歌对唱的舞台。对研究庙会文化和群众娱乐休闲史具有一定的价值。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传统技艺】萧山过江布(杭州市)

下一篇:【传统技艺】传统建筑营造技艺(桐庐传统建筑群营造技艺)(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