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灰汤杂技(宁乡县)传承人:肖学东
2018-05-14 15:23
1975年4月,肖学东出生于我县灰汤镇,从小就很喜欢看杂技表演,但直到1993年,才开始跟灰汤著名的第一代杂技传人周宜胜学艺。说到学习杂技的初衷,肖学东说除了喜欢外,就是看到当时表演杂技的艺人很能赚钱,收入比种田和打一般的普工要强得多。
因为从小在杂技之乡成长,耳濡目染之余打下了很好的基础,肖学东学艺一个月就可以登台表演一些简单的魔术,从此走上杂技表演之路。开始的几年,跟着做杂技表演的舅舅到各地进行流动性表演,后来,慢慢自己组织一些人,以艺术团形式进入全国各大酒店、歌厅表演。2003年回到长沙,带着团队继续参加一些农村、城市的演艺活动。
鼻子拉汽车、赤脚走玻璃、下颌顶起十多张长凳等,这些常人匪夷所思的事,肖学东都能做到。但当记者问到他学杂技的辛苦和艰难时,肖学东说他最难忘的是学习“九龙闹海”,也就是将9根针针头对准咽喉,针尾对准嘴巴的方式逐一放入口中,然后用右手将嘴里的白线慢慢拉出来,9根银针逐一脱口而出,并且以几乎相等的距离全部穿在那根线上的历程。肖学东说,杂技作为一门表演艺术,一个杂技艺术团要受到广大观众的喜爱和赢得一定的市场,没有几个惊险、难度大的看家节目是不成的。
为了学会“九龙闹海”这门绝活,肖学东吃了不少苦头。苦练几个月吸气、吐气基本功后,他才开始在嘴里练穿针,开始是穿一根。第一次练习时,只要几秒钟便可完成的动作他足足花了二十多分钟,“太紧张了,担心针吞下去出不来。”此后,他每天重复练着。针的数量也慢慢增加,一根、二根……不过有次吞针时意外发生了,他一口气吞下9根针,由于一时分神,在吐出4根后,其他的针卡在喉咙里吐不出来了,最后动手术才将银针取出。“太危险了,有时真不想练了。可又不甘心,毕竟吃了不少苦,放弃了太可惜。”他又硬着头皮练,吞过的针有近万根。4年过去了,他终于可以娴熟地穿上9根针了。肖学东说,用舌头把线头从针鼻里一根一根穿过去,是真功夫,除了口腔器官的技巧外,表演时的心理状态也十分重要。“要沉得住气,尽量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不经过苦练,肯定是做不到的。”肖学东特别强调,观众和读者不要轻易模仿,以防意外。”“杂技演员要承受的疼痛永远是常人无法想象的。”肖学东十分感慨地说,
值得一提的是,肖学东的妻子也是杂技演员,两个人是在杂技团一起共事的时候认识的,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结成连理。现在,他们的儿子肖爱祺13岁了,也是一名杂技爱好者,从小就特别喜欢看父亲表演,也跟着父亲学了几招,6岁时就在学校文艺演出上表演魔术,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高度夸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