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舞蹈】彝族(撒尼)大三弦舞(昆明市)
2018-05-14 15:18
彝族三弦舞是历代彝族人民代代相传的一种民间舞蹈,流传盛行于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聚居区。不同的地区或不同的彝族支系对其有不同的称法。流传于撒尼彝区的三弦舞称“撒尼大三弦”,流传于阿细彝区的三弦舞称“阿细跳月”。 彝族三弦舞又分“大三弦舞”和“小三弦舞”两种。年青人跳舞时用的是大三弦,所以叫“大三弦舞”。中老年人跳舞时用的三弦较小,因而称“小三弦舞”。相比较而言,“小三弦舞”的音乐、舞蹈节奏缓慢,所以又称“慢三步乐”。三弦舞是一种男女群体性的舞蹈,但跳舞时只有男子使用“三弦”,女子只是踏着节奏伴舞。彝族三弦舞被有关学者誉为远古舞蹈的“活化石”,对研究舞蹈的起源与发展有较高的认识价值;对增强群体意识、民族团结有积极作用;对营造欢乐、热烈气氛有良好效果。上世纪六十年代,到莫斯科参加世界青年联欢活动的撒尼青年在联欢会上表演的彝族三弦舞轰动了整个联欢会。近20年来许多国外游客到石林旅游时观赏过大三弦舞蹈,因而在国际上有一定的知名度。
2008年彝族大三弦舞被列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