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杭州机绣(杭州市)
2018-05-14 15:15
机绣是指以缝纫机进行刺绣,始于19世纪末。1916年,以美国胜家缝纫机公司在上海传授缝纫机绣花技术始计,已有百年历史。杭州机绣从上海传入。20世纪50-80年代是杭州机绣发展的旺盛期。起初从家庭副业到机绣小组,再从机绣合作社到机绣工厂,逐步壮大。当时,杭州机绣在全国名列前茅。杭州绣品厂的机绣日用品,设计新颖、出口量大,产品远销四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有上千种品种。机绣实验厂和第二绣品厂有少量日用绣品生产,主要面向国内市场。除了日用品外还有机绣欣赏品。杭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机绣室,以研究机绣针法和创作机绣欣赏品为主。1963年,设计人员叶方达和机绣师傅陈静芬配合,先后创作了机绣单面绣壁挂“瑶山琴歌”和机绣隔丝双面绣“红楼梦”六折屏风获得成功,是机绣欣赏品的起步。20世纪70-80年代,杭州机绣欣赏品玲琅满目,有精品也有旅游纪念品,产品进入了涉外宾馆、走出了国门。机绣欣赏品成了工艺美术界的一枝奇葩。早期,杭州机绣也大多分布于今上城区范围内,1977年前后,曾经在杭州周边铺设加工点。20世纪90年代后,机绣的日用品生产因种种原因走向衰落。而机绣欣赏品虽然也经受波折,但并没有放弃,在王文英、吴敏华等人的坚守下,一直延续到今天。杭州机绣的发展,利用西方技术、借鉴传统文化,具有国际间技术和文化传承的特征;是一种革新,曾经改变人们的生活,具有历史意义和社会价值。它兼容东西方的艺术手法,将美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创新发展出一种新的工艺美术门类,兼有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它在杭州的出现,至少影响了3代人的生活。如今,杭州机绣回归发展之初最原始的工作状态,可以沿袭和再现机绣先辈们的生产、创作过程,具有教育和纪念的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