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家拳因清朝著名镖师山西文水人左昌德始创而得名,更因其左常德及其子弟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保

镖生涯过程中,足迹踏遍“南七、北六”(南七省为:两湖、两广、两江、云南、贵州、四川、浙江;北六省为:山西、山东、河南、河北、陕西、甘肃)。13省,却从未失手而誉满神州。由此可见,左家拳是中华武术中不可多得的宝贵遗产。而要探究中华神功“左家拳”,需要先了解其创始人左昌德(左二把)和哺育他的这片土地。

文水是“武术之乡”。据“光绪九年文水县志”记载:文水在明代有28人中武举,2人中武进士,5人为武弁;清朝有113人中武举,8人中武进士,7人为武弁。明嘉靖四年,知县李潮在县城西北2里处建演武场,占地300余亩。正是在这样崇尚武学,精于武艺,民风强悍,人才辈出的环境氛围中,为左家拳滋生、发展和不断壮大提供了肥沃的土壤,对中华武术的传承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早在唐代我县就习武成风,一代女皇武则天,她不但通晓经史,而且弓马娴熟。在她执政期间,于天授元年开设武功殿试制度,大大促进了当时武术的发展。

历史上文水曾出过无数武术精英,唐代的武士 、武三思、武承嗣等不但著有兵书,而且武功高强。北宋时一代名将狄青就是我县狄家社人,官至枢密使;邑人卢政、杨美分别官至武秦节度使和保静节度使。清乾隆年间武举人成元震,从守备逐渐升至为总兵提督,清初文水还出过一名武侠奇才翟玉山,他与武林大侠窦尔敦是金兰之友。左家拳的创立、形成,就是受以上人文影响而发扬光大。至今在北京还流传着“王家枪(山西平遥)、戴家手(山西祁县)、左家弹腿天下走”之说。

吕梁山峰峦起伏,汾河流淌。在一代女皇武则天故里,文水县境内雄倨着一座山峰,林木葱郁,险峻嶙峋,因其宛若龙头,故得名龙首山。在其山腰处,有一个美丽寂静的小山村就座落其中,它就是文水县马西乡孝子渠村,左家拳的创始人左昌德就出生在这里,因他成名的左家拳,是他在深受父辈的熏陶和环境影响下而创立的。

左昌德之父左文法,通晓武术,尤其精于十路弹腿,曾得到少林武僧的指点。左老先生为人厚道,教子严格,所生三子,昌德排行老二,生于清嘉庆十三年(1808年),自幼喜武,悟性最好,深得家父的真传。

道光五年,十七岁(1825年)的左昌德随父进京,一面协助父亲经营车辅生意,一面苦练武功。他练腿功的方法是把檀木轴深埋在院中,每日必踢,并能一口气踢断十八根檀木轴。他家店辅门口有一对石狮,他为练臂力,每晚必举,两手能同时举起两个石狮。他的行为引起了一位长眉和尚的关注并被收为弟子。就这样左昌德告别父亲跟随师父来到北京西山的“云山寺”里。在苦练九年后,武功已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

道光十六年(1836年),左昌德告别师父回到北京,接管了齐化门外车铺。由于他的精力全都用在习武交友上,车铺很快倒闭。从此浪迹北京,后因抱打不平,打死了皇上奶官府里的少爷,被官府一度缉拿,恰遇其父的好友张德茂押镖北京,在其帮助下来到苏州,并把自己的“玉永镖局”交给左二把经营,次年改为“昌隆镖局”。从此,左家祖孙三代开始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行镖生涯,足迹踏遍南七、北六13省,给江湖留下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


上一篇:【传统音乐】弹唱(山西省吕梁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技艺】汾州传统宴席制作技艺(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