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市金银首饰加工技艺,和麻山锣鼓、宁乡山歌、宁乡皮影戏、宁乡花鼓戏获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宁乡民间历来有制作金银首饰的工匠,他们或串走乡间,或开店营业,有来料加工。也有成品销售。加工工艺有冷作的,也有加热处理的。旧时,银匠一盏油灯,一支汽孔吹去,其温度足可以使白银达到熔点。

唐市曾是宁乡西部的一个小镇(今属老粮仓镇),它的首饰加工业历史悠久,传承有序,一向因其技艺精湛而闻名遐迩,近几十年更是赢得了“中国金银首饰工艺之乡”的美誉。

据传起源于宋代,距今有近千年历史。工匠们以打造首饰为主,被称为金匠、银匠。20 世纪五六十年代,乡间贫穷,尤其文革期间,金银首饰被视为资产阶级生活方式,首饰加工一度中断,工匠们只得改头换面,用铝打制私章,戴在手指上作戒指戴。那时私章很重要,领钱、领粮、领其他物资,生产队干什么都得用章子,一时打制铝章子就成了一种时尚。这时的工匠们被称为“章子客”。较长时间以来,唐市人以“打章子”作为外出谋生和淘金的主要途径,利用农闲季节背负简单工具走村串户、穿街走巷为各地民众打制银、铜、铝质章子,以此来养家糊口,甚至发家致富。

1980 年代末,章子使用逐步减少,“章子客”们又将金银首饰加工作为主业,从业人员也迅速增加。据初步统计,老粮仓镇现有近2 万人从事金银首饰加工,占全镇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从事金银首饰加工的人员老、中、青均有,以中、青年居多。许多人都是在亲戚、朋友的带动下从事这一行业的,从而形成了巨大的“亲友链”。

加工一件首饰要经过30多道工序。概括起来可分为6个环节:熔料、切材、打型、刻字、打磨、抛光。其中抛光是加工过程中至关重要的环节,直接影响成品的美观和效果。这一技术正是唐市手艺人的“看家本领”。唐市金银首饰加工主要包括模具生产、刻章、首饰成品加工等,其中刻章工艺历经了刻木章、铜章、铝章等“进化”过程。首饰加工种类则包括黄金、铂金、白银等,工匠们经长期实践在成色检验、产品提纯等方面掌握了一套熟练的技术,加工出来的成品精巧多样、新颖美观,唐市首饰模具生产占到全国40%,深受市场喜爱。

上一篇:【传统音乐】唢呐艺术(临县大唢呐)(山西省吕梁市 国家级)

下一篇:【传统音乐】文水马西铙(吕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