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传统戏剧】布依戏(国家级)传承人:黄朝宾
2017-04-08 12:42
黄朝宾,男,布依族,生于1926年8月,高中文化程度,农民。
黄朝宾幼年在乃言寨(现册亨县八渡乃言村)私塾读书,毕业后到安龙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后到贵阳读高中,高中毕业后返乡任教。1934年起开始从师学习布依戏技艺,小学时期就师从第八代戏师学演“小旦”、“小生”角色及学习乐器二胡,进入中学时期学习“文官”、“武打”等角色。1953年赴广西秧白继续拜师学艺,吸收壮北戏技艺和知识,发展地方布依戏。
2006年黄朝宾被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布依族“谷艺”(布依戏)传承人。但在这样的荣誉背后,却隐藏着很多鲜为人知的秘密。在册亨县今八渡镇乃言村人们的眼中,黄朝宾和大家并没有什么两样,也是每天上山种地,下水耕田,日出而作,日落而归。所不同的是他多了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作为一个能制作布依戏乐器,能编导、表演、传授布依族“谷艺”(布依戏)的“农民艺术家”身份。假如在大街上看到黄朝宾,估计没有几个人会把他和艺术联系在一起,更别说看得出他头上有顶“农民艺术家”----这顶别人给他戴上的桂冠,他更像一个朴实的农民。然而,就是这样一个80余岁高龄的乡下老人,让我们如此惊讶----他对布依戏是如此钟爱,从参加布依戏队至今已70余年。当我们采访他时,他说:“乃言戏队到我这一代已是第八代,我就是想把我们民族艺术传承下去,不让它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消失”。这就是中国一个普通老百姓最朴素、最简单的梦想。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民外出务工成了一股潮流,为谋生计,乃言布依戏队的表演人员也纷纷卷入了打工的浪潮。布依族“谷艺”(布依戏)一度面临着有人授而无人学的境地。当我们采访他时,他还说:“万望上级政府和主管部门进一步加以重视,让民族文化传统艺术能一代接一代地往下传,不能间断,使民族文化艺术在民间更加丰富活跃。我非常担心,因为自己老了,快与世离别了,布依族“谷艺”(布依戏)传统艺术可能跟自己一道将消失。” 这就是中国一个普通老百姓面对的最朴素、最简单的现实问题。
黄朝宾出生在布依戏之乡,从小喜爱布依戏,12岁就师从第六代戏师韦学丰、蒙臣斋等学习布依戏攻学小旦,(当时称土戏)。他天资聪明伶俐勤学好问,求学上进。先后就读私熟,而后又进国学堂,念初中至高中。他不但饱读诗书,同时又擅长绘画,传教士们看到他聪明伶俐而试图收他作为“神甫”的培养对家。在本土及外事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使他更加增长睿智。一生矜持清逸。由于青年时期战乱不安,使他更清了自己前程,不图富贵,一心建设家乡,宣传家乡。布依戏艺术熏陶了他,他钟情于布依戏,也使自己成为乃言戏队的第八代戏师。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使他更热衷于布依戏,积极性更见高涨。一九五三年土地改革结束时,他即带领乃言布依戏为庆贺土改胜利,在本乡作庆贺演出长达三天三夜,为解放高歌、为土改喝彩。土改工作队负责人当即赠旗以鼓励和感谢。
大跃进时期,他又带领乃言布依戏队日夜奔赴田间地头,村寨院落,会战工地,进行宣传鼓动演出。田野上,高炉房时常看到戏队轻歌曼舞。
一场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将布依戏视为演出“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文化黑线给予致命的摧残。剧本、服装、道具烧掉了,戏队解散了。部分戏师进了学习班。布依戏销声匿迹了。黄朝宾的布依戏情结却还是藕断丝连。他转而专心于绘画、木工等技艺,心中暗想有朝一日布依戏绝处逢生,他就可以重新制作服装,戏慢、制作乐器、道具等。做梦他都在想着布依戏。
粉碎四人帮后,布依戏终于绝处逢生了。黄朝宾欣喜若狂,他除白天带领大家自己动手制作服装、道具、乐器外,晚上熬夜加班,翻箱倒柜,寻找布依戏幸存的残缺资料,把能拼凑的资料集中重温整理。搜肠刮肚、绞尽脑汁,以他的天资重新回忆编写台本唱词,将吃奶的力气都用在布依戏上面了。制作服装戏慢需要布料,他就带头捐出布票去购买。没有彩色原料他就上山找植物染料,没有钱他就带领大家上山割蓑草、捡青杠籽卖。总之,事事都有他带头。原材料准备得差不多了,他又忙着设计、绘制。没有金银纸就把自家神台上的金银纸撕下来,或到供销社找烟壳锡皮纸来代替。没有珍珠,就到河边去找野薏仁米来代替。没有浆糊、胶水,就上山拣苦楝子熬成浆代用,又可防虫蛀。风风火火的,一反他原先矜持清逸的常态,好像变了一个人。在他的潜心组织带领下。乃言戏队面貌日新月异。演出频繁, 1993年被省文化厅命命为“乃言布依戏之乡”。1995年又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乃言戏队在本乡各村寨邀请的民族民间节日作多次演出。这些都是与黄朝宾老艺人的布依戏情结分不开的,黄朝宾功不可没。
黄朝宾老艺人虽已是耄耄之年,但在今年七月乃言中学开办的“册亨县民族民间文化进校园”开班仪式上,还要为开班仪式讲课和示范表演。
黄朝宾老艺人还参加了下列一些重大演出活动:
1981年,全县举行粉碎“四人帮”后首届业余文艺汇演活动,乃言戏队带着《武显王闹花灯》参加演出,搏得好评。1984年6月-9月乃言戏队为县业余戏队粘着主要演员黄保塔(饰侬大爷)黄小杜(饰侬二)使布依戏《罗细杏》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戏剧录相观摩演出”到昆明演出获“优秀剧目”奖、“孔雀杯”奖。1986年4月在乡政府所在地为民众过“三月三”演出,6月又为乡政府的“抓两个文明建设和振兴经济”宣传中心工作,到市场上作宣传演出受乡政府表扬。1988年6月参加中央文化部在安龙摄制的“全国民族戏曲录相史”,演出了《武显王闹花灯》。1989年乃言戏队派骨干参加贵州首届民族民间艺术节受州宣传部、民委、文化局表扬。1990年9月为“乃言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作表演。1991年乃言戏队到黔东南州首府凯里参加省在那里举办的首届民族村寨文艺调演,受好评。1992年4月撤区并乡的建并撤结束,乃言乡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胜利召开,乃言戏队作庆贺演出。1995年5月乃言戏队前往贵阳为“全国民族戏曲研讨会”在筑召开作观摩演出深受好评。1997年10月,到州参加黔西南州文化艺术调演获二等奖。1997年3月到八渡为南昆铁路在八渡接轨剪彩作庆贺演出,同年7月又为“香港回归”在乡政府作庆贺演出。1999年2月到册亨县城为民族戏曲研讨会演出获二等奖。2000年到县城者楼参加春节文艺调演,再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