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在离长沙市百余里的高桥、金井、脱甲桥一带,属丘陵区,一些农户的房前屋后,自然生长着许多棕树。以此作材料的棕编工艺千载传承,至清光绪年间已经盛行,一般农民均能随手编出作品,如蚱蜢、蜻蜓、螳螂、蜂窝、喇叭等单一物件,精明的人则将单个工艺品组合,如借助一棕枝组合,编成“螳螂捕蝉”等成语故事。民国初年,将棕编工艺品作为孩子们的生日礼物,成为一种时尚。这些相互赠送的礼物中,有鱼儿水坝组合的“贵子跳龙门”,有喜鹊梅枝组合的“喜上眉梢”,有一对喜鹊交尾的“喜上加喜”等。随后发展成用棕编小礼物,为已满花甲之年的老人祝寿,有白鹤松枝组合的“松鹤长龄”,有蝙蝠寿桃组合的“五福献寿”等。由于各家编制的用材、技巧不一,名目形态各异,各有所长的工艺品汇集一处,是一次不曾定名的观摩赛,是一次棕编技术的经验交流会,这种形式促进了全棕派棕编的不断发展。

在高桥白石园有一位私塾先生贺五阿公,他酷爱棕编文化,收集民间棕编百余种,经他研究开发,用缝合法、雕刻法,首创棕编人物,编出“唐僧取经”、“武松打虎”、“借东风”、“黛玉葬花”等故事,人物形态生动,故事情意感人。

2007年,长沙市文化局将长沙棕编列入非物质文化调查。对此,我同女儿罗忖一道,重操儿时玩艺,购买棕树材料,按照《说苑·正谏》“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及《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作为画面,运用构图、布景、雕刻、湿润、锁折、编织、结辫、缠绕、造型、缝合、插入、粘贴、植绒、着色、“三防”等技法,编成两幅85×80×35厘米的工艺品,于6月9日世界博物馆日,参展于世界文化遗产日举办的“长沙市征集文物成果展”。全棕工艺美术品第一次展现在广大市民面前,获得了观众的好评。

我们现在正利用近一米见方的大棕蔸,编成一座雄伟的“岳麓山”,将岳麓书院、麓山寺、云麓宫以及爱晚亭、禹王碑等主要景点编入其中,使之成为一尊微型景区,从而,把全棕编制的工艺美术推向新的水平。

长沙棕编,不论是纯叶派还是全棕派的工艺美术,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愿其发扬光大,以历史和现代的题材,编制出丰富多彩工艺品,为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为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上一篇:【传统美术】樟树剪纸(宜春市)

下一篇:【传统美术】丰城挂联剪纸(宜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