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张启高,男,1962年8月出生,侗族,黎平县茅贡乡腊洞村二组人,初中文化程度,2005年被黎平县人民政府授予“侗戏师”荣誉称号。1985年至今,一直从事侗戏创编和传唱侗戏事业。
张启高主要代表作品有:《丁郎龙女》、《大审潘洪》、《刘意刘女》、《门龙少女》、《杨门女将》《秦娘美》等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80多部戏剧作品。演出和编导的侗戏有:《梅良玉》、《李旦凤皎》、《吉金烈美》、《手洪玉英》、《朱郎娘美》等90多部戏曲。
  自侗戏鼻祖吴文彩以来,侗戏代代传承,到张启高已经是第七代了。他从小就爱好文艺,不论是侗戏﹑侗歌他一学就会,嗓音好,接受力强。 张启高从小就跟舅舅进戏台和鼓楼里唱侗戏,舅舅到哪里唱歌他跟到哪,学会不少侗戏。他编导和演出的侗戏有100余出,受侗文化的熏陶,他以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同题材、不同演唱形式的侗戏80多部,深受群众的喜爱。每逢节庆活动本寨或邻村组织的侗戏演唱活动都由他来组织编排,每年都有很多的侗戏爱好者上门拜师学艺。侗寨戏班在侗戏开演之前,都要立坛请师,目的是祈求先祖神灵和侗戏鼻祖保佑演出成功。立坛请师仪式一般由侗戏班里的“掌簿”师傅(即侗戏戏师)主持,有的戏班也请寨老或寨中巫师主持。立坛请师的坛位在戏台后面。坛位铺上一块红布,上面放一小桶或一升米,另放三只酒杯和一瓶酒,半斤煮熟的猪肉,一个鸡蛋,坛位上插三炷香,纸钱若干和一个封好的红包。请师时,先将侗戏班名放在纸上,然后由主持人焚香化纸。主祭便开始念祭辞,内容从人类的起源到侗族的迁徙到侗戏的创立,演出剧目由谁传授等。念词的最后几句一般是:“阴师傅,阳师傅,吴文彩师傅,不请不到,有请有到,日请日到,夜请夜到,快请快到,马上开始。”念完后,炮声大作。戏师将祭酒敬天敬地敬师傅后,自饮一口,然后宣布演出开始。
  怀着对侗戏一生解不开的情节,如今的张启高把侗戏、侗歌带入了课堂,他写出一首新歌来后,就教老师唱,老师们都会唱了,不去教学生,学生们都会了,就会教家中的人唱。近几年来,学校专门开设音乐课教侗歌,低年级每个星期开两节,高年级开一节,还常常用课外时间练侗歌。一个学期下来,学生们都会唱七八首侗歌。
  侗族是一个歌的民族,侗语有“饭养身,歌养心”的格言。几乎侗家人生活中的每一个内容、思想感情的每一个方面,都可以用歌来传唱、表达。歌是侗族人民最重要的精神食粮,在侗族生活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玩山赶坳、行歌坐月、花园相会、月堂叙情、结伴成双要唱歌,伴嫁娶亲要唱歌,走亲访友、村寨“月也”要唱歌,恭贺宴请要唱歌,出生死亡要唱歌,追宗祭祖要唱歌……侗家人的一切活动都要用歌来表达、传唱。在这里,歌是智慧,是才华,是知识,是财富,侗家人人人会唱歌,人人需要学歌。因此,群众歇息、烤火、乘凉的鼓楼、凉亭成了侗歌交流最频繁的场所,人们以歌会友,唱万物之起源,唱英雄之功绩,唱心中之情感,唱生活之美好。他以侗戏、侗歌爱好者的身份吸引着周边不同年龄段的群众,更带着一种民族使命感一边潜心研究侗文化,一边将一生所学技艺传承给众多年轻人,让更多的人了解侗族文化,让侗戏曲得到更好的传承。ABUIABACGAAg36DmuQUoxLOxjgcw9AM4qQI.jpg

上一篇:【河北·传统技艺】定瓷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陈文增

下一篇:【河南·传统技艺】唐三彩烧制技艺(国家级)传承人:高水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