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青布挑花技艺(泰州市)
2018-05-12 15:50
青布挑花又名架子花、十字挑花,广泛流传于里下河地区兴化一带。长期以来,经过一代又一代农家妇女的精研细作,这门工艺日臻完善,以明快的色彩组合、精巧的图案构想凸显出独特的艺术表现力。青布的光花是水乡农村民间长期广泛流传的一种民间工艺,其内容丰富,品种繁多,图案精美,色彩富丽,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青布挑花起源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末清初。据《兴化县志》记载:早在宋代,兴化就有了十分讲究的挑花工艺,女孩刚懂事就跟着妈妈或婶婶做针线活,一直做到出嫁。
青布挑花不同于一般刺绣,刺绣重刺,挑花重挑。农家姑娘在藏青色的土布上,按照代代相传的纹样样板,以白色棉线为十字交叉针法挑制成的一种刺绣。其中针脚为“×”字形的称“十字绣”,针脚为“一”字形的称平线绣。它包括团花、边花、角花、填心花等;表现手法简练、高度夸张变形、程式化、几何化;描绘的对象有龙凤、花鸟、人兽、虫鱼、器具及少量的文字;挑法上有单面挑与双面挑,用特技针法挑出正反两面一样的图案;品种有近40种,大至被面、门帘,小至香袋、袜带、方巾、围裙等,均为妇女、儿童日常生活穿戴和卧房内的部分用品,也有的是用于男性所需的女工制品,如褡裢、腰带、烟袋,或定情信物。青布挑花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的家机布,又叫大布,这种布被染成青色作底,艺人依靠一根针、一根线在上面交替挑绣各种图案。青布挑花是用白线挑绣,用针将白线挑制在底布的经线和纬线交叉在网格上,形成立体感强的图案。青布挑花富于变化,各种团花、填花、边花、角花构成图有千百种之多。青布挑花全凭农家妇女一双慧眼和巧手,循土布的经纬进行徒手操作。其立意巧妙,布局合理,图案古朴繁杂,左右对称,体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乡土气息,加之针法精细,每件作品都有收藏价值。
但随着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生活环境的改变,民族服饰不断被外界所同化,这一时期,许多老的挑花艺人去世,技艺传承出现断裂,同时挑花材料匮乏,制作面临困境。里下河地区青布挑花工艺已到了濒危状态,亟待保护和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