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里下河渔具渔法(泰州市)
2018-05-12 15:47
里下河地区的兴化水面广阔,河湖港汊纵横,渔具、渔法历史悠久。人类自远古以来依靠自然资源采果、打猎、捕鱼,是最为原始的赖以生存、繁衍后代方式,初时棍棒击鱼、生食,后钻木取火、熟食。随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渔具手工工艺也由初级发展到高级。如结网手工工艺则经历了藤网→草网→线网→尼龙网的发展过程。加之,冶金工业的兴起,金属手工工艺渔具也应运而生(如钩类)。由于渔具手工工艺代代延传,不断更新创新,渔具、渔法日益完善。水产捕捞已成为农业又一支柱产业。渔获物不但解决了人类的生存问题,为人类的健康提供了来源条件。
里下河地区辽阔的水域,盛产各种鱼、虾、蟹、贝、蒲、菱、草、藕及野禽、爬行类、两栖类,兴化先民根据尾(只)个体大小,创造了各种不同的渔具、渔法。目前初步统计有大网帮、小网帮、摇网帮、卡帮、丝网帮、钩帮、蔽封、罱帮、老雅帮、鳝鱼帮、捣网帮等十多个帮别,而每个帮别的手工工艺渔具、渔法。均有自身特色
作为江淮之间里下河地区的代表地域,据调查统计,具体制作渔具和各种不同渔法共有近60种之多,如:有:敝网、大网、小网、撒网、泥网、小卡、大卡、丝网、大钩、绷钩、挂钩、曳钩、大罱、小罱、亚子、虾笼、捣网、喷枪(公安局登记注册)、蔽篈、豪、大罾、小罾、板罾、提罾、簖、扒钩、大龙罩、小龙罩、花篮等。
兴化渔具渔法是江苏乃至全国水产生产中一枝奇葩,在我国众多的水网地区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在世界上也享有一定的美誉,保留和传承“兴化渔具渔法”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十分深远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