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堰“面人王”王迪飞与上海“面人赵”、北京“面人汤”曾被誉为中国面塑三绝。“面人王”面塑成为苏中地区民间美术的杰出代表之一。

  姜堰“面人王”王氏家族生活在姜堰市马庄。“鱼米之乡”的优质的大米和面粉,为面塑提供了上好的原料。深厚的水乡文化底蕴滋润着面塑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

  “面人王”王迪飞(1928—1992年)年轻时在苏州地委文工团工作,任该团编创人员。1957年,王迪飞结识了流落到浙江湖州安吉的江西九江面塑老艺人张发进,张发进将面塑的全部技艺传授给王迪飞。王迪飞又将面塑技巧传授给他的六个子女。四子王洪祥将王氏面塑绝技传承发展。

  由于王迪飞家族,有着厚实的绘画、文学、音乐的功底,加之刻苦钻研的精神,其面塑形成了细腻别致、飘逸传神的风格。在工艺上“面人王”面塑讲究“精”、“细”、“活”、“神”,特别是王洪祥人物面塑造型别致、色彩鲜明、细腻逼真、鲜活俊逸。在题材上讲究宽泛而精细,而人物的塑造更注重内心世界的刻画,单件重细节,组式重情节,其作品可以说是民族历史文化的一个缩影,民俗文化的冰山一角。具有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

  1988年,王迪飞与其子王洪祥共同创作的大型面塑《一百零八将》送至广州博览会,引起轰动,与北京“面人汤”、上海“面人赵”一起被称为中国“面塑三绝”之一,“面人王”由此得名。1990年,王洪祥创作的《红楼梦·金陵十二钗》系列面塑被选赠给北京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2000年以来,王洪祥近十次参加省市文化厅(局)、宣传部、文联组织举办各类民间绝活表演。

上一篇:【民间文学】香溪洞传说(安康市)(市级)

下一篇:【民间文学】红军老祖的故事(安康市)(市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