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a7c7c29230f90878c9fa634894cc1946.jpg

面色红润,精神矍铄,不论是练拳还是舞棍都虎虎生风,他就是周海泉——长沙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巫家拳与子午棍的传人。

周海泉今年60岁,家住望城,他12岁开始学习子午棍,15岁学习巫家拳,“认识巫家拳的人越来越少,作为在湖南流传了200多年的拳术,我希望巫家拳能够通过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传承下去。”周海泉说,“少时打拳是为了强身健体,修身养性,如今打拳更多了一份责任感。”

几代传承为“自保”

周海泉家族自他高祖周兴璋时开始学习巫家拳,他是周氏第四代拳法传人。周海泉告诉记者,光绪年间,他祖上从江西迁来湖南,由于是外来户,在当地受到了欺负,“我祖上出30担谷要我老嗲嗲周兴璋学打,经在长沙南湖港码头保水口的许云风大教头介绍并作担保,拜冯满米虾子为师,学了三年半的巫家拳。”周海泉说,“照现在来算一担稻谷差不多160来斤,当时真是花了大价钱的。”

巫家拳是由清乾隆末年福建人巫必达根据少林南拳所创,是湖南流传较广、群众喜爱的一个有独特风格的拳种。巫必达当时人称“巫跛子”,由于身体残疾,为了免于被人欺负,他结合自身条件创了这套拳法。巫家拳共188式,套路多直线往返,无跌扑、翻滚和跳跃动作,拳架紧凑多变,势势相连,环环相扣,招招狠厉,甚至能“一招毙命”。

周海泉说,巫必达没有传人,他落脚到湘潭冯芳柏家时,把自己毕生所学、所创的188式巫家拳、七步连针棍、时辰点打、日角点打、神手等传给了冯芳柏。冯芳柏也一直并没有对外教拳,“他把自己所学全部传授给了本家的冯满米虾子。冯满米虾子没有后人,他过世后,这套拳法便由周氏一族传承下来。”

打擂“打”响巫家拳

“民末,有个湖北人在长沙南门口摆擂台摆了一年,没有一个人打得过他。后来我老嗲嗲(周兴璋)跑过去挑战,一下子就把他打败了,不仅给湖南人争了一口气,也从此打响了巫家拳。”周海泉不无自豪地说。他的高祖周兴璋还在南京等地打过擂台、办过镖局,“打擂比赛还得过全国第一嘞!”

周海泉说,巫家拳讲究速度、身法、步伐和指法,“手打三分,脚追七分”,巫必达将少林的“日角点打”这门点穴功法融入巫家拳,因此,巫家拳最大的一个特点便是“打穴位”,因为人的穴位在不同的时间处于不同状态,巫家拳打穴位还讲究时间时辰,某个时间某个时辰打某个穴位才最有效。被问及“实战经验”,周海泉不好意思地说,“年轻时打架‘讲狠’,用过巫家拳里面最狠的‘照拳’。”“照拳就是将手握成‘四排丁’,从人额头打下,直至鼻子。”

最大的愿望是开武馆


上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巫家拳(长沙市)传承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巫家拳(长沙市)传承人:巫必达

下一篇:【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太空子午棍(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