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非遗大数据 文章内容

“我年纪很小的时候眼睛就看不见了,为了寻出路,算八字、唱评都学过。”洞阳镇北园社区张家滩组,张阳华抚摸着自己的月琴,唱了数十年的嗓音依然洪亮。不禁让人想起了民间音乐家阿炳和他的《二泉映月》。1955年,年仅三岁的他因天花致盲,在那个年代,他的人生选择变得越来越少,十六岁那年,他拜人为师,学习被他称为“唱评”的弹词,一年后出师。

 

  “师父名叫盛贵兴(音),曾经在长沙火宫殿弹唱过。”张阳华说。据了解,作为汉族戏曲剧种的长沙弹词形成于清同治年间,火宫殿曾是艺人们的集中处。张阳华的师父是浏阳洞阳人,也会长沙弹词,“我跟师父学习,要把唱词改成浏阳人听得懂的方言,一些唱法也会有所改变。”

 

  学弹词并不容易,失明的张阳华不认识字,只能跟着师父不断弹、不断唱。弹词的主要内容就是小说,长篇的、短篇的,都在这种口口相传中被张阳华依靠记忆记下来,在以后的唱评生涯中不断加深印象,直至刻在骨子里。张阳华介绍,他最多的时候能唱出20余本唱词。

 

  “这里还有两个本子,上面写的就是弹词说唱的唱词。”张阳华从屋中抽屉里寻出两个红色小本子,一本是《十五贯》,讲述古代官府与肉店老板一家发生的故事;另一本是历史故事《陈桥兵变》,“两个本子也有三十多年了,我这把月琴也有三十多年了,是我第三把月琴。”

 

  “这是别人帮我抄录下来的,然后念给我听,我记在心里。”依靠这样的方式,张阳华学习新的唱本,再将其配合月琴弹唱,唱进人们心里。

“弹词融合了说唱、弹、口技等多种艺术形式,一个人需要扮演好几个人的角色,位高时是皇帝,位卑时是乞丐,学狗吠就要学狗,学鸡鸣就要学鸡。”张阳华说。在他弹唱的时候,抱着月琴,弹几下琴、唱几句词,经常要变声、变调,模拟不同的人物或者其他对象,“非常需要底气,如果词记得不清,唱起来就很累。”

 

  张阳华介绍,浏阳花鼓戏可以由多人扮演角色,搭台唱戏,有专人演奏乐器,与唱浏阳花鼓戏不同,浏阳弹词只有一个人,单独完成诸多角色的扮演,同时还要弹奏月琴。

 

  那么,浏阳弹词与评书这种艺术形式有何区别呢?

 

  “弹词与讲传的内容是一样的,都是叙述各种小说。”张阳华把评书称为“讲传”,虽然内容差不多,但弹词是唱一句、弹一句,如此往复,而且唱腔与评书不同,耗费的时间也更多。

 

  “现在这种艺术越来越没有人关注了,我现在的时间大部分放在吹唢呐、打大鼓上,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专门唱弹词了。”张阳华语气中略显落寞,作为唯一传承人,他希望这种艺术形式能继续流传下去,但现实情况却十分不容乐观。

 

  “这次浏阳弹词入选非遗名录,是保护它传承的重要一步,我们将切实做好项目的传承发展工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主任欧阳继勇告诉记者,通过宣传加大民众对浏阳弹词的了解,同时将采用录制保存、复制唱词等形式,保存、传承浏阳弹词,这次通过申报成为非遗项目来保护好弹词和唱弹词的人,是保护传承浏阳弹词的重要进展。


上一篇:【传统技艺】凤翔刘氏皮影制作技艺(宝鸡市)

下一篇:【杂技与竞技】井冈山全堂狮灯(吉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