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音乐】浏阳洞阳山道教音乐(长沙市)
2018-05-12 09:21
隋朝被封为全国第24洞天
“隐真观”位于洞阳镇观前村。今年59岁的村党支部副书记苏少海曾经在隐真观里上过学。“进观要经过一个好大的山门。”苏少海说,当时隐真观好大,仅观里大殿中的玉皇大帝像就有4米多高。大殿里还立着16根柱子,每根有两人合抱那么粗。
“那时有东、西两个厅,内有玉皇、包公、关公等三圣五殿,还有几十间信士厢房。”随行的当地居民苏蛟吾说,隐真观建于隋炀帝(569年-618年)大业年间。相传隋时宁、刘二真人在此得道,被隋炀帝敕封为道教法门圣地,洞阳山被封为全国第二十四洞天。药王孙思邈曾在此观中归隐。唐朝一代道教宗师司马承祯在其著作《天地宫府图》中描述:“第二十四洞阳山洞,周回一百五十里,名曰洞阳隐观天。在潭州长沙县,刘真人治之。”
苏少海说,曾经有一个香港老板来此考察后,提出要出资1亿元购买“二十四洞天”这个金字招牌,但被婉拒。
四大古迹现仅存洗药泉井
“粤稽隐真迹有由,开山始自宁与刘。烧丹济世孙思邈,卖药度人韩伯休。羽化当年桥宛在,垂名后代井犹留。云封石臼常如故,惟有镛钟空自幽。”2002年,苏蛟吾无意间看到了一本手抄本的《洞阳山诗词歌赋》,里面有大量歌颂洞阳山的诗词,这就是其中的《古迹总叙》。
苏蛟吾说,隐真观有4个最著名的古迹:仙济石桥、洗药泉井、殿下古钟及舂药石臼。现在仅存洗药泉井。仙济石桥只剩一个桥墩,重达3000斤的古钟在拆观时被解体后当废铁卖掉,石臼更是不见了踪影。虽然这些古迹不见了,但《洞阳山诗词歌赋》里,每一个古迹都有专门的诗歌来进行描述。
隐真观期盼重新振“道”
虽然古隐真观已经被拆除。但昨日,记者在观前村一座山腰上,还是见到了一副“隐真观”门前藏头对联“隐山有濯,真道无私”,很是醒目。观中正殿里,玉皇大帝、药王等塑像正中高坐,两边摆着《千金方》的牌匾以及几块记录隐真观历史的残碑。
“这个观是1994年当地村民以及一些信士自发筹资,在原址后背岭上新建的,老观现在只剩下一个墙脚了。”邓道明是隐真观唯一的守观人,但并非道士。他说,“古隐真观在道教地位上与第三洞天的南岳衡山洞(名“朱陵洞天”)齐肩。但其现今的建筑规模和对外知名度,与其在中国道教文化中的地位太不相符了。”
苏蛟吾表示,如果能对它进行深度挖掘、开发,它完全有成为和武当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名山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