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有一句:"浏阳土地轻,十里有三音。"浏阳方言的复杂程度,不敢说全国绝无仅有,但一定是为数不多。方言学上通常把中国分为八大方言片区,分别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南方言,闽北方言,浏阳一个县,仅百万之众,八大方言中的三种都是浏阳县的主要语言,其语言体系的复杂,确实让人有些惊讶。以浏阳县城为中心,浏阳有东南西北四乡之分。浏阳人概念中的西乡话是湘方言地区,南乡和东乡的山地人口操客家话居多,平地人操赣方言居多,北乡和浏阳县城操赣方言。四乡话又有语音差别明显的小类别,其差别程度之大,只能这样表述。

其成因与历史和地理有关,因地处湘赣交接,浏阳与长沙之间又有大山阻隔,使得古代与长沙的人文语言交汇不畅通;后至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血洗浏阳,使得四周均向浏阳大量移民,其中以江西移入最多。当地多数族谱记载均显示为洪武落业浏阳。

现浏阳城区以及南乡、北乡、东乡所通行的"浏阳话"属于赣方言宜(春)浏(阳)片,为浏阳主体通用语言。宜浏片的特点是有入声,但不分阴阳,"百白绿六"等字声调相同。去声也不分阴阳。丰城和万载入声分阴阳,阴入低,阴入高,属例外情况。宜浏片除新余之外,声母送气都不影响调类分化。宜丰、上高、新淦、万载四县声调有变音现象,变音为高升调,表示小称、爱称,鄙称等感情色彩。

浏阳话为湖南十大最难懂方言之一。


上一篇:【民俗】浏阳放花炮习俗(长沙市)

下一篇:【民俗】浏阳竹马茶灯地花鼓(长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