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宗迷诗》(传统曲艺)是盛行于昆明市石林彝族自治县撒尼人村寨的传统曲艺演奏样式。《巴宗迷诗》起源不详,但《巴宗迷诗》从主要用于叙事、讲撒尼史诗,是弹唱《阿诗玛》时普遍使用的演唱手法。《巴宗迷诗》的产生应早于《阿诗玛》的产生年代。

《巴宗迷诗》是以撒尼五言古诗进行“说唱”的表演艺术。所使用撒尼语为撒尼五言古诗、边弹边唱,并辅于表演。《巴宗迷诗》中表现人物现象是在“说法中现身”。《巴宗迷诗》所用的乐器有主要撒尼月琴、小三弦和三胡等三种乐器。主要表演形式有一人独唱、一人弹奏,男女对唱,一个人边弹边唱等多种形式。弹唱时乐器音调不太复杂,音调反复拉奏,但弹唱起来生动活泼,扣人心弦,如诉如泣。《巴宗迷诗》主要用于叙事、弹唱史诗等场合。最著名的《巴宗迷诗》曲目有《阿诗玛》、《尼迷诗》、《美丽的彩虹》、《甜蜜的地方》等。

《巴宗迷诗》是我国曲艺宝库的瑰宝,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对研究我国民族民间音乐具有重要的价值。

2005年,经昆明市人民政府批准,列为昆明市第一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名录。


上一篇:【曲艺】昆明扬琴善书《香山宝传》(昆明市)

下一篇:【曲艺】云南唱书(昆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