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鹤壁集陶瓷俑(鹤壁市)
2018-05-11 13:50
盤直口微敞,淺壁,平底,矮圈足,盤底心與圈足呈同心圓內凹。盤面外圈至盤體施白、綠、黃三色釉。以白釉為底,於盤面外圈及器外壁處飾以黃綠釉相間的長條紋。本展品通體施白色化妝土,露胎處可見赤紅色胎,盤面中心無釉。在鞏義市第二紙廠2號墓與黃冶窯遺址中均有發現相似出土物,是七到八世紀間常見的器形,推測可能是放置小盅的子母套盤。從盤體露胎部分可清楚看到成形時所留下的(土旋)紋,可知本展品為拉坯輪製而成,但是從胎質及釉色觀察,可發現此盤並未經過高溫素燒,與鞏縣窯部分三彩器特色-先經由約1100度高溫素燒,施釉後再以800度低溫燒成不甚相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