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棋圣黄龙士的故事(泰州市)
2018-05-11 13:49
姜堰地区围棋历史可以上溯到宋朝,2010年市区曾出土宋代围棋。明清围棋高手辈出,代不乏人,清初的黄龙士就是清代棋坛的一座高峰。
黄龙士名虬,又名霞,字月天,号龙士。姜堰市姜堰镇人。清代围棋国手,和范西屏、施襄夏并称清代三大棋圣,康熙中期围棋霸主,棋风不苟一格,留下十局名局“血泪篇”,著《弈括》。据《兼山堂弈谱》和《弈雅堂文集》记载推算,他生于顺治九年(1692)左右,40多岁去世。当时人们对他棋艺与人品评价都很高,尊之为“棋圣”,与思想家黄宗曦、顾炎武等人并称为“十四圣人”。
关于棋圣黄龙士史载和民间传说较多。从清康熙年间一直到今,姜堰流传有大量关于黄龙士的传说故事。清代夏荃《海陵丛刻·退庵笔记》、《道光泰州志》,民国夏兆麟《泰州氏族略》、陆铨《泰县著述考》等都有黄龙士故事的记载。黄龙士故事流传最早与他本人同时代,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由于黄龙士自“血泪篇”后不久忽然从棋坛消逝,不知所踪,人们便产生种种猜测和传说。在民间传播的300多年间,黄龙士的故事逐渐被加工、改造,使之慢慢完善。
棋圣黄龙士的故事主要分为三类:家庭教育的故事有:《黄母教子》、《地盘石棋慈母心》、《黄龙士父子拜师》等;黄龙士棋坛博弈的故事有:《血泪篇》、《黄龙周虎》、《夏天穿棉裤》、《让棋让官》、《排寿字》等;黄龙士之死与身后事的故事有《黄龙士之死》、《棋圣》、《十四圣人》等。黄龙士的故事除篇幅众多的文字记述之外,更多的故事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于民间。最为经典的主要有:
《黄母教子》:黄龙士的母亲堪称孟母。传说黄龙士小时候就很喜欢下围棋,他的母亲并不抹杀他的这一兴趣爱好,特别注重黄龙士围棋修养的培育。
黄龙士的家住在姜堰镇北天目山前的黄家埭,黄龙士的母亲在自家的田里画了一幅围棋盘,另外叫家丁制作了若干的石头棋子,一半染以墨汁。这个棋盘之大可想而知,而石头做的棋子对幼小的黄龙士来说拿起来都费劲。
黄母经常和儿子在田里下棋,等到族中的黄仙裳、黄天涛等人远游归来,还要请来与小黄龙士对弈。黄母可谓用心良苦。以田为盘,以石为子的目的是让黄龙士知道每下一个子都不容易,要慎而慎之。
若干年后,当黄龙士在京城取得成就后,他时常想念故乡的母亲,曾多次请求回乡探母。黄母也的确是一个令人尊敬的伟大母亲。
《血泪篇》:康熙二十年(1681年),徐星友拜师时已年过40,是二手棋水平。业内人士皆知,围棋以年少习学最易长进,到徐星友这么大岁数再要有大的长进几乎是前无古人。围棋如同登山,越往顶峰攀登越难,加之徐星友此时已十分富有,而研习棋道却是极艰辛的。黄龙士深知此中道理,并未一口应承。而徐星友宁肯舍弃万贯家财,执意觅道。黄龙士见他意诚方才答应收他为徒。
徐星友此时已是二手棋,黄龙士刻意让三子与他对弈10局,历时3年,逼他上进。外行不知,高手弈棋全耗的是心血,徐星友已是二手,黄龙士故意让他三子,与他对弈所耗心血倍增。徐星友不耻下问,拜比自己小8岁的黄龙士为师,且古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丝毫马虎不得的,以二手之力下让三子棋倘不能取胜压力更大。每局棋双方均呕心沥血,徐星友渐显炉火纯青,抖落昔日俗气浮尘,与黄龙士旗鼓相当。这是多么令人欣喜的理想效果,黄龙士硬铮铮地将徐星友托上国手的境界。
后人命名这10局棋为“血泪篇”,道尽了此中甘苦,颂扬了黄龙士高尚的师德和徐星友刻苦学习的精神。
后来,徐星友挑战周东侯并战胜了他,同时一一战胜了诸多名家,一跃成为继黄龙士之后的大国手。再后来,他又连胜自称棋艺无敌的高丽使者,声名大噪。徐星友一如黄龙士,在此后棋坛生涯中悉心辅导后学,后来的“梁、程、施、范”四大家,有3人曾受业于他,他让三子辅导他们,使他们成为座子棋时代新的高峰。
《黄龙周虎》:康熙初年北京城云集了许多棋坛高手、名手。安徽六安的周东侯就是其中一位,他被时人称作“江南一只虎”,著有二子谱、四子谱。康熙三年(1664年),13岁的黄龙士就在父亲的带领下,旅居京城研修棋艺。
经过京都棋坛烽火的磨砺,黄龙士棋艺日臻上乘。十六七岁时在高手如林的京都,已经是一路过关斩将,所向披靡,被誉为“常胜将军”。黄龙士首先挑战老将盛大有。二人对弈7局,盛大有皆败北,这是盛大有自成名以来从未有过的。
其后二十多年间,黄龙士一直称雄棋坛,独领风骚。当时国手如卞邠原、何暗公、凌元焕、程仲容等与之对垒,无不屈居下风,到周东侯上阵时,国内名手已几乎均败于黄龙士手下。周东侯临局必求淋漓尽致,不以胜负泥于胸中,已达棋艺极高境界。他与黄龙士大战30局,双方胜负相当。
他们的这次对弈是康熙年间我国围棋艺术的最高水平。弈乐园30局在围棋史上留下了“黄龙周虎”的千古佳话。
这些故事有描述黄父、黄母创造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有描述黄龙士自强不息、锐意进取到达事业最巅峰的;有为提携后生呕心沥血堪称古今师德典范的;有巅峰状态急流勇退,留给后人无穷遐思的。这些故事从不同角度帮助人们了解黄龙士的传奇人生和进取精神。这些故事有三个基本特征:故事题材的教育性、故事情节的传奇性、故事传播的广泛性。
改革开放至今,一群姜堰文化人开始挖掘、收集、整理了棋圣黄龙士的故事,并开始在省内外刊物上大量发表,扩大棋圣黄龙士影响。
故事以棋圣黄龙士的成长、成才、成就的经历为线索,以故事演变、文化发展为轨迹,弘扬“进取”精神,具有独特的社会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是一篇彰显民族进取心的范本,是一部家庭、学校、社会教育的教材,是一份姜堰历史文化遗产。
2009年姜堰市组建了“中国姜堰黄龙士研究会”、2010姜堰举办首届“黄龙士佳源杯”全国女子名人赛、2011黄龙士故居落成。同时黄龙士的故事被列入泰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目录,物质保护和非物质保护两方面相辅相成,共同传承着棋圣黄龙士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