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美术】姜堰雕版木刻(泰州市)
2018-05-11 13:33
雕版木刻技艺流传在姜堰市华港镇,浓厚的文化氛围、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得“雕版木刻技艺”中最重要的一支能够在这里流传、扎根。
雕版木刻技艺源于临近县市江都雕版“杭集”帮,历五六代,经百十年。张礼恭、王义龙、陈义时、宋保旺等都是这一非遗项目重要传承人。
雕版木刻是整个雕版印刷技艺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环节,也是这项非遗项目的灵魂工艺。它讲究横平竖直,点似桃,撇如刀,钩似皂刺,捺如锹。发刀、挑刀、凿空的基本刀法要娴熟,刀工要到位。所以说雕版木刻大师首先是一位深谙书道的书法家,然后才是一位技艺熟练的木刻工。
雕版的工艺流程极为复杂,需要经过写样(在薄纸上抄写出样稿)、上版(把样稿用浆糊横平竖直地刷贴到平滑的木板上)、拉线(用刻刀刻出版面中分行的直线与四周的边线)、刻版(用刻刀把版面空白部分向下刻出一定的深度并剔除,使版面上有墨迹的字或线条向上凸起成为浮雕)、打空(用曲凿将版面上没有墨线的部分凿除)、校版(用蓝色刷印出小样,对照原稿校对谬误)、修版(将谬误之处用平凿凿去,在嵌入的木板上刊刻出修正后的内容)、成型(最后根据书面大小锯边、刨光成型)等工序方可制成用于印刷的雕版。
当前主要传承人宋保旺在1981年高中毕业后前往扬州钻研雕版技艺,2年后前往南京金陵刻经处从业,得到张礼恭、王义龙等大师教诲。真正掌握了一整套的雕版技术,几十年来累计刻字近五、六十万字,刻图几百张。
宋保旺从艺的30年中,仅为金陵刻经处就刻成了《华严经》、《大智度论》、《大般若波多蜜多经》等数十种经书。此外还为国家图书馆、湖北省博物馆等单位修复、复制过大量重要文物,其中就有公元868年《金刚经》、木版年画《四美图》、清代内府《大清摄政王令安民告示》等。
2011年应中央美术学院之邀,为版画系师生进行中国传统木刻雕版印刷技术的示范。同年,在第十四届“世界华人艺术大会”香港大型艺术展中,宋保旺的雕版作品《四美图》均荣获展会唯一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