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技艺】高资跳面的制作技艺(镇江市)
2018-05-11 12:06
高资跳面镇江锅盖面。
镇江特产有"镇江三怪",香醋摆不坏、面锅里煮锅盖、肴肉不当菜。可很少有人知道跳面,知道跳面和镇江锅盖面的关系[1] 。
正宗的镇江锅盖面必须符合的一个标准,就是它的原料必须是手工面,准确地说应该是"跳面",又称"小刀面"。
所谓"跳面",就是把和好揉成的面放在案板上,由人坐在竹杠一端,另一端固定在案板上,既上下颠跳,又似舞蹈、杂技,反复叠加挤压成薄薄的面皮,然后摊开,用擀面杖擀十分钟左右,再用刀切成宽2毫米左右的面条。这种面条有毛孔,卤汁易入味,吃在嘴里耐嚼有劲,味道独具。
跳面又名浇头面,已逾百年历史,其特点是加工工艺讲究,外观粗细均匀,条长爽滑,柔韧有筋,汤溢浓稠,菜味鲜美,色泽匀称,醇香诱人。轻轻地放入嘴中,一口咬下去,不仅嘴巴感觉到它的清爽,牙齿体会到它的韧性、柔性、嚼头,而且满嘴香味。
高资镇保留着镇江锅盖面或跳面的"活化石"。寻常巷陌,狭隘古朴的老街,一座老房子,木质的门窗,隔扇已陈旧不堪。屋里常常传来"吱吱嘎嘎"跳面的声音。一口硕大无比的锅,里面沸腾着已泛黄的浓浓的面汤,长2尺的木筷,竹做的抄手,盛在酱色大缸里的面团。屋里几张十几年以上的大木桌,几条长条凳子,几个人端着热气腾腾的大碗,碗中汤呈酱色,有一些油花,还有一点韭菜,下面就是亮晶晶的小刀面。